识别脱水症状
脱水程度不同,表现各异,需根据症状采取对应措施:
-
轻度脱水(水分流失占体重2%-3%)
- 口渴、口干
- 尿液颜色加深(深黄色)
- 轻微头晕或乏力
-
中度脱水(水分流失占体重4%-6%)
- 心跳加快、皮肤干燥
- 尿液量减少或无尿
- 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
重度脱水(水分流失超过7%)
- 血压下降、呼吸急促
- 意识模糊或昏迷
- 需立即送医
脱水的紧急处理措施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 口服补液盐(ORS):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首选方案,含葡萄糖、钠、钾等,能快速吸收。
- 淡盐水:每500毫升水加1-2克盐,适合大量出汗后。
- 椰子水或运动饮料:含天然电解质,但需避免高糖产品。
注意:
- 小口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引发呕吐。
- 避免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
物理降温
高温脱水时,需降低体温:
- 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处。
- 移至阴凉通风环境,解开紧身衣物。
饮食调整
- 高水分食物:西瓜、黄瓜、橙子等含水量超90%。
- 易消化食物:粥、汤面等补充能量,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负担。
不同人群的脱水处理重点
婴幼儿与儿童
- 症状隐蔽:可能仅表现为嗜睡或烦躁,需观察尿布湿度。
- 母乳或配方奶:优先补充,必要时用儿科专用补液盐。
老年人
- 感知迟钝:口渴感减弱,需定时提醒喝水。
- 慢性病影响:如糖尿病、肾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补液类型。
运动人群
- 运动前2小时:饮用500毫升水。
- 运动中:每15-20分钟补充150-200毫升含电解质饮料。
预防脱水的日常习惯
- 定时饮水:每天至少1.5-2升,高温或运动时增量。
- 观察尿液颜色:淡黄色为理想状态。
- 合理穿衣:夏季选择透气、浅色衣物,减少出汗。
- 避免极端环境:正午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
需就医的脱水情况
出现以下症状时,需立即送医:
- 持续呕吐或腹泻超过24小时
- 意识模糊、无法饮水
- 尿量极少或无尿超过8小时
医疗干预可能包括静脉补液、病因治疗(如感染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