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修养作文议论文,新时代青年如何提升修养?

修养,人生最美的底色

在人生的画卷上,才华与能力是浓墨重彩的笔触,能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景象;而修养,则是那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底色,它决定了这幅画的整体格调,是高雅还是庸俗,是温润还是粗粝,真正的修养,并非遥不可及的圣人标准,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品格自觉,是人生中最坚实、也最动人的基石。

修养作文议论文,新时代青年如何提升修养?-图1

修养,是面对世界的温润与宽容。

一个人的修养,首先体现在他如何对待他人,尤其是对待不如自己或与自己相左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懂得尊重差异,理解他人的不易,他不会因对方的地位高低而改变态度,也不会因观点的相异而恶语相向,正如古人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在拥挤的地铁上,一个自然的侧身是修养;在网络论战中,一句理性的评论是修养;在朋友犯错时,一次宽容的谅解更是修养,这种修养,源于内心的善良与同理心,它如春风化雨,能消融隔阂与偏见,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一个缺乏修养的人,即使身居高位、满腹经纶,其言行举止也只会暴露其内心的浅薄与粗鄙,最终让人敬而远之。

修养,是身处逆境时的从容与坚韧。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风雨与挑战,更能彰显一个人修养的深度,修养,不是一帆风顺时的谈笑风生,而是在遭遇不公、面临困境时,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尊严,它意味着,可以愤怒,但不失理智;可以悲伤,但不沉沦;可以抱怨,但不迁怒于人,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却能在黄州赤壁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在惠州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这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正是他深厚修养的体现,修养,赋予我们强大的内心力量,让我们在命运的洪流中,既能随波逐流,也能坚守自我,活出一份“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与韧性。

修养,是独处之时的自律与自省。

最高境界的修养,往往体现在无人监督的独处时刻,它是一种“慎独”的功夫,是在内心为自己设立一道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一个有修养的人,懂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会在独处时,反躬自省,修正自己的言行;他会在无人处,依然坚守原则,不做违背良知之事,这种自律,不是来自外部的强制,而是源于对内心秩序的尊重和对人格完善的追求,正如王阳明所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修养的修行,本质上就是一场与自我惰性、欲望和偏见的持久战,只有战胜了“心中贼”,才能真正实现人格的独立与升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之境。

修养从何而来?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习得与自我雕琢的结果。

读书是涵养修养的源头活水。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汲取他们的思想精华,开阔胸襟,提升格局,在书中,我们学会了共情,理解了人性的复杂,也找到了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

实践是打磨修养的砺石。 修养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必须在待人接物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提升,每一次的宽容、每一次的坚持、每一次的自省,都是在为我们的修养大厦添砖加瓦。

时间是沉淀修养的熔炉。 修养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岁月的沉淀和持续的修行,正如美酒需要时间的发酵,人的品格也需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经历风雨、品味甘苦,方能愈发醇厚与温润。

修养是人生最美的底色,它塑造了我们的形象,决定了我们的高度,也定义了我们生命的价值,它不是外在的标签,而是内在的丰盈,让我们以书为友,以善为本,在独处中自律,在处世中宽容,不断打磨、雕琢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风骨的人,用修养为自己的人生画卷,铺就一幅最动人、最隽永的背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