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血流储备分数)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功能学意义的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于初次接触FFR的医护人员或相关从业者,了解其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FFR的操作方法、常见问题及优化建议,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这一技术。
FFR的基本概念
FFR是通过测量冠状动脉狭窄前后的压力差,计算出血流储备分数,从而判断狭窄是否导致心肌缺血,FFR值≤0.80通常提示狭窄具有功能学意义,可能需要干预,FFR的优势在于提供客观数据,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优化治疗决策。
FFR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
设备检查
- 确保压力导丝、传感器、连接线等设备完好无损。
- 校准压力传感器,避免测量误差。
- 检查导管室设备,如造影机、监护仪等是否正常运行。
-
患者评估
- 确认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造影剂过敏等禁忌症。
-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缓解紧张情绪。
-
药物准备
- 常规使用肝素抗凝,维持ACT(活化凝血时间)在250-300秒。
- 必要时使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减少血管痉挛干扰。
FFR操作步骤详解
冠状动脉造影
- 首先进行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狭窄部位及程度。
- 选择合适的工作体位,确保病变清晰可见。
压力导丝置入
- 将压力导丝送至狭窄远端至少3-5cm处,避免贴壁或弯曲影响测量。
- 确认导丝位置稳定后,记录远端压力(Pd)。
主动脉压力测量
- 通过指引导管测量主动脉压力(Pa),确保与远端压力同步记录。
最大充血状态诱导
- 使用腺苷或ATP持续静脉输注(140-180μg/kg/min),诱导最大充血状态。
- 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变化,确保安全。
FFR计算
- 在稳定充血状态下,记录Pd/Pa的最低值,即为FFR。
- 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结果解读
- FFR≤0.80:提示狭窄具有功能学意义,建议血运重建。
- FFR>0.80:通常无需干预,可继续药物治疗。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压力漂移
- 现象:Pd或Pa数值随时间变化。
- 解决方法:重新校准传感器,检查导丝位置是否移动。
-
充血不充分
- 现象:FFR值偏高,无法达到最大充血状态。
- 解决方法:增加腺苷剂量,或改用冠状动脉内给药。
-
导丝信号干扰
- 现象:压力曲线不稳定,出现噪声。
- 解决方法:检查连接线,避免电磁干扰源。
优化FFR测量的技巧
-
选择合适的病变
中度狭窄(40-70%)最适合FFR评估,避免过度依赖造影判断。
-
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遵循标准化步骤,减少人为误差。
-
结合影像学检查
与IVUS或OCT联用,提高病变评估的全面性。
-
术后随访
记录患者症状变化,验证FFR指导治疗的长期效果。
FFR的临床意义
FFR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冠心病治疗的精准性,通过功能学评估,避免了不必要的支架植入,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改善了患者预后,随着技术发展,FFR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进一步优化诊断流程。
掌握FFR操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规范化的培训和反复练习,医护人员可以熟练运用这一技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FFR不仅是工具,更是现代精准医疗理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