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辅导班纪律难控,巧方法能解?

控制纪律不是靠“镇压”,而是一门结合了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艺术,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积极、有序、高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辅导班纪律难控,巧方法能解?-图1

以下我将从“道”(核心理念)、“法”(具体策略)、“术”(技巧工具)三个层面,为你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道:核心理念与心态准备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老师必须先建立正确的认知和心态。

  1. 从“管理者”到“引导者”:不要把自己定位成高高在上的纪律警察,而应是学习旅程的引导者和陪伴者,你的权威不应来自于严厉,而应来自于专业、尊重和关爱。
  2. 预防胜于治疗:最好的纪律管理是问题发生前的预防,与其花大量时间去处理违纪行为,不如花精力建立一个从一开始就井然有序的课堂。
  3. 对事不对人:批评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攻击学生的人格,说“上课时随意讲话会影响到其他同学”,而不是说“你怎么这么讨厌,总是捣乱”。
  4. 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学生违纪往往不是简单的“坏”,可能是听不懂、觉得无聊、寻求关注、家里有困难,或者只是精力旺盛,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5. 保持一致性和公平性:规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处理方式也尽量保持一致,这能让学生建立清晰的预期,减少“为什么他可以我不可以”的抱怨。

法:系统性策略与步骤

这是纪律管理的骨架,需要从辅导班开班前就开始规划。

第一阶段:开学前/第一堂课——打好地基

  1. 建立清晰的课堂规则

    • 共同制定:在第一堂课,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希望有一个怎样的课堂?”,引导他们自己说出规则(如:认真听讲、不随意打断、按时完成作业等),学生自己制定的规则,遵守的意愿会更强。
    • 具体化、可操作化:规则要具体,避免空泛。
      • 不好:“上课要专心。”
      • 很好:“当老师或同学发言时,请保持安静,用眼睛看着对方。”
    • 书面化、公开化:将最终确定的规则(3-5条为宜,太多记不住)打印出来,贴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
  2. 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

    • 个人奖励:积分卡、小印章、口头表扬、优先选择座位等,对遵守纪律、积极发言、进步明显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
    • 团队奖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的竞赛,表现好的小组可以获得“免作业券”、“自由活动时间”或小奖品,这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互相监督的氛围。
  3. 明确后果体系

    • 阶梯式处理:让学生清楚违纪行为的后果是什么,并且是逐步升级的。
      • 第一次:非语言提醒(眼神示意、走到他身边)。
      • 第二次:语言提醒(小声警告,课后单独沟通)。
      • 第三次:暂时隔离(让他换个座位,冷静一下)。
      • 第四次:联系家长/取消某项特权(如游戏时间)。
      • 严重或重复违纪:与家长深入沟通,共同制定改进计划。
    • 事先告知:在第一堂课就要把这套“奖励-后果”体系清晰地告诉学生和家长。

第二阶段:日常教学中——动态管理

  1. 教学设计是第一纪律

    • 增加课堂趣味性:纪律问题的最大根源是“无聊”,多采用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竞赛、多媒体等形式,让课堂“活”起来。
    • 节奏张弛有度:一节课45-60分钟,要设计好“讲-练-互动-休息”的节奏,中间可以安排5分钟的“课中操”或小游戏,让学生动一动,释放精力。
    • 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学得快的学生增加挑战,给跟不上的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都有事可做,不会因无事可做而捣乱。
  2. 课堂管理技巧

    • 指令清晰、简洁:发出指令时,确保所有学生都听到了,可以说“请大家看着我,我们接下来要做一件很有趣的事...”。
    • 善用“非语言信号”: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个安静的手势、走到学生身边,都比大声呵斥更有效,且不打断课堂节奏。
    • 关注积极行为:当有学生做出正确行为时(如坐姿端正、认真记笔记),要立刻公开表扬,这会像“示范”一样,引导其他学生效仿。
    • 公平对待,一视同仁:无论是“好学生”还是“调皮鬼”,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处理问题时要冷静,不要被个人喜好影响。

第三阶段:课后沟通——巩固效果

  1. 及时与家长沟通

    • 建立沟通渠道: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定期联系。
    • 多报喜,巧报忧:多向家长分享孩子在学校进步的闪光点,当需要反映问题时,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客观描述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而不是告状。
    • 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了解课堂规则和你的教育理念,争取他们在家的配合,形成家校合力。
  2. 与学生单独沟通

    • 私下进行:批评学生一定要在私下,保护他的自尊心。
    • 倾听为主:先问问孩子“你觉得今天哪里做得不好?”,了解他的想法。
    • 对事不对人:明确指出具体哪个行为不对,并告诉他为什么不对,以及希望他下次怎么做。
    • 给予信任和鼓励:谈话结束时,一定要表达你对他的信任和期望,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术:具体技巧与工具箱

这些是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小妙招”。

  1. 声音控制法

    • 当教室变得嘈杂时,不要大声喊“安静!”,可以尝试:
      • 降低音量:用很轻、很慢的语速说话,学生会因为好奇而安静下来听。
      • 数数法:“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倒数5个数,5...4...3...”
      • 手势法:举起一只手,示意学生也跟着举手,直到全班都安静下来。
  2. 分组竞赛法

    将纪律、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小组积分,每周或每月评选“明星小组”,给予奖励,小组内部会互相监督,形成积极的同伴压力。

  3. “特殊任务”法

    对于精力旺盛、爱出风头的“小麻烦”,可以给他安排一个“职务”,如“纪律小卫士”、“图书管理员”、“计时员”等,让他有事可做,并承担起责任。

  4. “冷静角”/“反思区”

    在教室角落设置一个区域,当学生情绪激动或需要冷静时,可以让他去那里待几分钟,平复心情,这不是惩罚,而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空间。

  5. 积极暗示法

    用积极的语言描述你希望看到的行为,不说“不要说话”,而说“请大家保持安静,我们来听同学分享”,不说“不要乱扔垃圾”,而说“让我们一起保持教室的整洁”。

控制辅导班纪律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一劳永逸的“万能公式”,它需要老师:

  • 有爱心: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 有耐心:学生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
  • 有智慧: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
  • 有恒心:坚持不懈地执行和调整。

一个纪律良好的班级,最终会回馈给你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才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