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过程中出现漏水是患者和家属常遇到的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药物浪费、感染风险增加或局部组织损伤,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慌张,按照以下步骤处理即可。
立即停止输液
发现输液漏水时,第一时间关闭输液器的调节器,阻止药液继续外渗,若输液泵正在运行,需暂停设备。
检查针头或留置针
轻轻揭开固定敷贴,观察针头是否脱出血管,若针头移位或完全脱出,需拔除并更换穿刺部位;若留置针仍在血管内但周围肿胀,可能是药液外渗,需停止输液并联系医护人员。
评估渗漏情况
根据外渗药液性质采取不同措施:
- 普通电解质溶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抬高肢体促进吸收。
- 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高渗液):需立即冰敷(某些药物需热敷,遵医嘱),避免局部组织坏死。
正确处理外渗部位
- 用无菌纱布轻压肿胀处,避免揉搓。
- 局部消毒后覆盖干净敷料,防止感染。
- 若出现皮肤苍白、疼痛加剧或水疱,需就医处理。
联系医护人员
无论渗漏程度如何,均应通知护士或医生,专业人员会评估是否需要重新穿刺、使用拮抗药物或进一步观察。
预防再次发生
- 输液时保持肢体稳定,避免大幅度活动。
- 选择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穿刺。
- 使用留置针时定期检查敷贴是否松动。
输液安全关乎治疗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科学处理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若遇到不确定的情况,优先寻求医疗帮助而非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