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固执己见,在信息爆炸时代是坚守还是阻碍?

固执己见: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每个人都如同航行者,手持着名为“信念”的罗盘,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当罗盘的指针被“固执”的磁力牢牢锁定,便不再指向星辰大海,而是固执地指向一个方向,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深渊,固执己见,这一看似坚定的品质,实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能披荆斩棘,也能引火烧身。

固执己见,在信息爆炸时代是坚守还是阻碍?-图1

固执己见,在追求真理与坚守原则的战场上,是披荆斩棘的利刃。 历史的星河中,因“固执”而闪耀的名字比比皆是,哥白尼,若非对“日心说”的固执坚守,甘愿背负“异端”的骂名,又怎能冲破“地心说”的千年桎梏,为近代科学拉开序幕?司马迁,若非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固执追求,忍受宫刑之辱,又怎能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们并非冥顽不灵,而是在真理的探求上,拥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这种固执,是对信念的忠诚,是对责任的担当,是面对质疑与非议时,内心那盏永不熄灭的灯塔,它让个体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内核,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为浮华所动,不为流言所惑,坚定不移地走向自己认定的目标。

当固执己见演变为刚愎自用,它便成了引火烧身的燎原之火。 执拒的背面,是思想的僵化与智慧的蒙蔽,西楚霸王项羽,力能扛鼎,勇冠三军,却因刚愎自用,不听范增“鸿门宴”的良言,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悲剧,他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容纳不同意见的胸怀,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例子同样屡见不鲜,企业中的管理者,因固执己见而错失市场良机;团队中的成员,因固执己见而破坏合作氛围;生活中的个体,因固执己见而与亲人朋友渐行渐远,此时的“固执”,不再是坚守的铠甲,而是封闭的牢笼,它将人囚禁在自己狭小的认知世界里,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看不到任何新的可能,最终在自我满足的幻觉中,一步步走向失败与孤立。

我们应如何区分并对待这把“双刃剑”呢?关键在于其背后的内核——是“理”还是“我”?

以“理”为内核的固执,是理性的坚定。 这种固执,建立在对事物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之上,它不是情绪化的宣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逻辑推演后的结果,一个科学家,面对反复实验得出的数据,即使与主流观点相悖,也会“固执”地坚持下去,因为他相信的是“理”,而非权威,这种固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它要求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去学习,严谨的态度去求证,一旦认定了真理,便有勇气和毅力去捍卫它。

以“我”为内核的固执,是感性的偏执。 这种固执,源于个人的情绪、偏见或虚荣,它常常表现为“我就是这样想的”、“我没错”、“听我的就对了”,这种固执者,往往将“自我”置于真理之上,任何与其相悖的观点都被视为对个人的冒犯,他们拒绝反思,拒绝沟通,内心脆弱,需要通过“正确”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固执,是人际交往的障碍,也是个人成长的绊脚石。

真正的智者,并非没有自己的立场,而是懂得何时该“固执”,何时该“变通”,他们既能像磐石一样,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也能像流水一样,在非原则问题上灵活变通,他们懂得倾听,乐于反思,明白自己的认知总有局限性,他人的意见或许正是照亮盲区的火光,他们坚守的,不是某个具体的观点,而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和不断完善的自我。

固执己见本身并无绝对的褒贬之分,它可以是捍卫真理的盾牌,也可以是阻碍进步的壁垒,我们应当警惕的是那种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偏执,而要培养的是一种基于理性、尊重事实、坚守原则的坚定,让我们手持这把双刃剑,磨砺出锋利的刃口,以“理”为锋,以“谦”为柄,在人生的航程中,既能斩断迷雾,又能避开暗礁,最终驶向理想的彼岸。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