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高考满分议论文开头今昔变了吗?30字内时效性疑问标题

以下我将从“高分公式”、“经典范例”和“避坑指南”三个方面,为你全方位解析如何写出高考满分的议论文开头。

高考满分议论文开头今昔变了吗?30字内时效性疑问标题-图1


高分开头“黄金公式”

一个优秀的议论文开头,通常包含以下三个要素,你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组合使用:

  1. 引子(凤头之羽): 用一个精炼的素材(名言、典故、诗句、现象、故事等)切入,营造氛围,引发读者思考,切忌冗长,点到即止。
  2. 过渡(凤颈之承): 用一句话巧妙地将引子与你的核心论点连接起来,这是从“他人之事”到“我之观点”的桥梁。
  3. 论点(凤心之魂): 清晰、明确、有力地亮出你的中心论点,通常是一个判断句或价值陈述句,全文将围绕此展开。

公式:引子 + 过渡 + 论点


四大经典开头范例(附解析)

以下四种是高考中最常用、也最受青睐的开头方式,每种都附有解析和可套用的句式。

引言式(引用名言,彰显底蕴)

特点: 开篇即引用名人名言、诗词警句或权威论述,迅速提升文章的文化格调和理论深度,显得学养深厚。

【满分示例】

(引子)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这句振聋发聩的箴言,穿越数百年时空,依然叩击着每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在信息爆炸、众声喧哗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去辨别真伪,去确立自我。 (过渡) 思考,是照亮混沌的灯塔,是驱动进步的引擎。 (论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唯有以审慎的思考为舟,方能渡过迷茫的海洋,抵达真理的彼岸。

【解析】

  • 引子: 选用笛卡尔的名言,直接切入“思考”这一核心主题,有高度,有分量。
  • 过渡: 将笛卡尔的名言与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现象联系起来,并给出一个精辟的比喻(灯塔、引擎),自然过渡。
  • 论点: 用“唯有……方能……”的句式,明确提出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一中心论点,语言坚定,富有号召力。

【可套用句式】

  • “XXX曾言:‘XXX。’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
  • “古人云:‘XXX。’在今天看来,这句话依然……”
  •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XXX。’这不仅是剧中人的独白,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启示……”

现象式(联系现实,针砭时弊)

特点: 从社会热点、时代现象或生活场景入手,展现你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容易引发阅卷老师的共鸣。

【满分示例】

(引子) 当短视频的算法精准投喂着我们偏好的内容,当“信息茧房”将我们层层包裹,我们似乎正心甘情愿地放弃深度阅读,满足于碎片化的知识快感,我们看似拥有全世界,实则可能只是被困在一座座孤岛上。 (过渡) 这种看似便捷的“连接”,实则是一种深刻的“隔绝”。 (论点) 我坚信,在数字时代,重拾深度阅读的习惯,打破信息的壁垒,是我们构建完整自我、保持思想活力的不二法门。

【解析】

  • 引子: 紧扣“短视频”、“信息茧房”等当代人深有感触的现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代入感极强。
  • 过渡: 用“便捷的‘连接’”与“深刻的‘隔绝’”形成强烈对比,点出现象背后的本质,为论点铺垫。
  • 论点: 明确提出“重拾深度阅读”的解决方案,观点鲜明,具有现实意义。

【可套用句式】

  • “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的时代。…,…”
  • “‘XXX’(一个流行词或现象)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我们是否思考过其背后……”
  • “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是……;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是……,这不禁让我们反思……”

比喻式(巧设比喻,生动形象)

特点: 用一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来阐释一个抽象的道理或概念,化抽象为具体,使开头文采斐然,令人耳目一新。

【满分示例】

(引子) 人生如长河,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在这趟没有返程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舵手,而梦想,便是那指引方向的星辰。 (过渡) 星辰虽美,若没有划破黑暗的勇气,终究只是夜空中的点缀。 (论点) 真正的追梦,不仅需要仰望星空的情怀,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与百折不挠的毅力。

【解析】

  • 引子: 将“人生”比作“长河”,将“梦想”比作“星辰”,比喻经典而优美,奠定了文章的抒情基调。
  • 过渡: 承接“星辰”的比喻,进一步指出“光有情怀不够”,引出行动的重要性,逻辑顺畅。
  • 论点: 将“情怀”与“行动”、“毅力”对举,结构工整,观点全面深刻。

【可套用句式】

  • “如果说……是一棵大树,…便是其深植大地的根系。”
  •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每一步选择,都……”
  • “时代是一本书,我们每个人都是……”

故事式(讲述故事,引人入胜)

特点: 用一个简短、精炼、寓意深刻的故事或寓言作为开头,用情节吸引读者,用道理点明主旨,富有感染力。

【满分示例】

(引子) 古代有一位老农,他种下了一棵葫芦,日夜期盼它快快长大,当藤蔓上长出第一个小葫芦时,他却嫌它挡了别的叶子,将其掐断;第二个长出时,他又嫌它形状不美,再次出手,藤上空空如也,老农的悲剧,在于他只看到了眼前的“不足”,却忽略了事物成长的自然规律与内在价值。 (过渡)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急于求成、苛求完美,往往会适得其反。 (论点) 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当摒弃这种“老农心态”,学会尊重规律,拥抱过程,静待花开。

【解析】

  • 引子: 讲述“老农掐葫芦”的寓言故事,情节简单,道理却深刻,能迅速抓住读者的好奇心。
  • 过渡: 直接点明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急于求成、苛求完美”,简洁有力。
  • 论点: 将寓言的道理引申到“个人成长”的现实话题中,提出“尊重规律,拥抱过程”的观点,既有启发性,又有现实指导意义。

【可套用句式】

  • “有一个关于……的故事,至今读来仍令我深思……”
  • “相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我曾听过一个寓言:……,它生动地诠释了……”

避坑指南:开头常见的“雷区”

  1. 故作高深,不知所云: 滥用生僻字、冷门典故,看似有文采,实则晦涩难懂,让阅卷老师失去耐心。
  2. 陈词滥调,毫无新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长江后浪推前浪”等被用滥的句子,尽量不要用。
  3. 绕山绕水,迟迟不入题: 写了三四百字还在铺垫,观点迟迟不出现,这是议论文的大忌。
  4. 观点模糊,态度不明: 开头结尾都使用“或许”、“大概”、“可能”等不确定的词语,显得立场不坚定,缺乏说服力。
  5. 材料照搬,不加提炼: 将作文题目所给材料原封不动地抄在开头,这是最懒惰、最低级的开头方式。

高考议论文的开头,是文章的“第一印象”,记住“引子要精,过渡要巧,论点要明”这九字诀,多读满分范文,多加模仿练习,将这些内化为自己的写作习惯,当你能信手拈来地写出精彩的开头时,你的议论文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