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2025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如何快速拿高分?

下面我将为你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攻略,包含核心考点、解题步骤、题型技巧、实战演练和备考建议

2025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如何快速拿高分?-图1


第一部分:核心考点——高考到底想考你什么?

议论文阅读的本质是理解作者的观点,并理清证明这个观点的逻辑,所有题目都围绕这四个核心考点展开:

  1. 理解与筛选信息

    • 考点:准确识别并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如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重要概念等。
    • 提问方式: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认为……的原因是什么?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最能概括……的内涵?
  2. 分析与整合信息

    • 考点:将分散在各处的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和重组,理解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总分、递进、并列等)。
    • 提问方式:作者是如何证明中心论点的?请简要分析第X段与第Y段之间的关系,请概括……的几个方面。
  3. 鉴赏与评价

    • 考点:对文章的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结构思路进行鉴赏,并对其观点、价值进行初步的评价。
    • 提问方式:第X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4. 推断与探究

    • 考点: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引申和拓展,解决与文本相关的新问题。
    • 提问方式: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的理解。

第二部分:黄金解题步骤——“三遍阅读法”

拿到一篇议论文,不要急于看题,更不要凭感觉瞎蒙,遵循科学的步骤,才能事半功倍。

第一遍:速读(约3-5分钟)——抓“骨架”,明主旨

  • 目标:快速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结构。
  • 方法
    1. 是文章的眼睛,往往直接点明中心论论或核心话题。
    2. 看首尾段:议论文的论点通常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或(总结全文),特别注意开头或结尾的总结性、判断性语句
    3. 看关键句:快速浏览每一段,寻找段首、段尾的中心句过渡句标志性词语(如“““““等),这些句子是段落的核心和文章的脉络。
    4. 看论据:快速扫过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了解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支撑观点。
  • 产出:读完第一遍,你应该能用一两句话说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约10-15分钟)——理“经络”,析逻辑

  • 目标:深入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
  • 方法
    1. 带着问题读:开始阅读题目,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如“第3段的作用”“论证方法”)在心中记下,带着问题回到原文中精读。
    2. 划分层次结构:根据第一遍找到的关键句和标志性词语,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是“总-分-总”?“总-分”?还是“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3. 分析论证过程: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中心论点推导出分论点的,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论据是如何支撑分论点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 产出:完成这一步,你对文章的论证逻辑了如指掌,能够准确回答大部分关于结构、思路和论证方法的题目。

第三遍:解题(约10分钟)——对“题干”,准作答

  • 目标:准确、高效地完成题目。
  • 方法
    1. 审题干:圈出题目的核心指令(如“概括”“分析”“评价”“作用”)和答题范围(如“第X段”“结合全文”)。
    2. 定区间: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迅速回到原文中定位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句子
    3. 扣原文答案就在原文中! 切忌凭空想象,将找到的原文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提炼
    4. 分点作答:如果题目分值较高(如4分、6分),一定要分点作答,条理清晰,可以用“其次/“另一方面”等词语。
    5. 规范语言:尽量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组织语言时要通顺、简洁、准确。

第三部分: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理解与分析——筛选整合信息

  • 问法示例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作者认为……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答题技巧
    • 找中心论点:优先找标题、开头、结尾的判断句,如果找不到,自己概括时,要用“我认为/本文指出……”等判断性句式。
    • 概括原因/方面:找到相关段落,提取每段的中心句,如果没有中心句,则自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内容,然后分点列出。
    • 做选择题:采用“代入法”和“排除法”,将每个选项带回原文,仔细比对,看是否存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因果倒置、无中生有、曲解文意等问题。

鉴赏与评价——分析论证方法与作用

  • 问法示例
    1. 第X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 文章引用……(名言/诗句/数据)有什么好处?
    3. 文章在论证……时,说理有何特点?
  • 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 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概括事例)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了……(名人名言/公理定理),充分有力地证明了……(分论点或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 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鲜明深刻。
    • 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通俗易懂,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 引用论证:同道理论证,注意引用不同人物(伟人、专家、普通人)的作用略有不同。

结构分析——理解段落与全文作用

  • 问法示例
    1. 第X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作者为什么从……写起?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 答题技巧
    • 开头段作用
      •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 引出论题:通过故事、名言、现象等引出下文的议论。
      • 作为论据:用一个生动的事例或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 中间段作用
      • 承上启下: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
      • 证明分论点直接服务于本段的分论点。
      • 补充论证:从另一个角度补充论证,使论证更全面。
    • 结尾段作用
      • 总结全文:重申或深化中心论点。
      • 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发出呼吁,引人深思。
      • 补充论证:补充论证,使论点更严谨。
      • 提出问题:引人深思,启发读者。

探究与拓展——联系实际与个性化解读

  • 问法示例

    结合本文观点,谈谈你对……现象的看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