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优秀高中议论文如何写出时代新意?

范文示例

于喧嚣中守静,于纷繁中执真

当“内卷”的浪潮席卷校园,当“速成”的口号响彻耳畔,当“人设”的面具成为社交的常态,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青年人该如何自处?是随波逐流,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行,还是寻得一方内心净土,坚守一份真实的自我?我认为,答案在于于喧嚣中守静,于纷繁中执真

优秀高中议论文如何写出时代新意?-图1

守静,是沉潜蓄力的智慧。 静,并非死水一潭的死寂,而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专注与深邃,它是在浮躁环境中,为自己开辟的一间“精神密室”,钱钟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躲进书斋,潜心治学,终成《管锥编》这样的学术丰碑,他守住了外界的喧嚣,才得以与古今中外的先贤对话,构建起自己宏大的知识殿堂,反观当下,多少学子在“刷题”的焦虑中迷失方向,在“点赞”的快感中消耗时间,他们看似忙碌,实则内心空虚,如无根的浮萍,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守静,就是拒绝这种“伪勤奋”,静下心来,与一本好书对话,与一个问题较真,在知识的沉淀中积蓄力量,等待厚积薄发的时机。

执真,是立身处世的基石。 真,是真诚、是真实、是率真,它要求我们剥离层层伪装,以本真的面貌面对世界,也面对自己,北大才女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而是用她质朴而真诚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农村走出的奋斗故事,打动了无数观众,她的力量,恰恰源于那份不加修饰的“真”,在社交媒体上,人们精心打造“完美人设”,却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疲惫,这种“假面社交”看似能带来短暂的认同感,却会割裂自我,让我们逐渐遗忘真实的情感与需求,执真,就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敢于表达真实的想法,敢于追求内心真正热爱的事物,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收获真挚的情感,建立稳固的信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守静与执真,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青年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守静是“向内求”,为执真提供坚实的内核;执真是“向外显”,让守静的价值得以彰显,一个内心浮躁、追逐名利的人,很难做到真诚待人;而一个缺乏真诚、虚伪处世的人,其内心也必然是空虚不安的,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却能“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因为他内心有静气,能于黄州的赤壁之下,悟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哲理;也因为他本性真诚,能“不合时宜”地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便身处逆境,也能活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他的静,让他看清了世事;他的真,让他坚守了自我。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辞职信之所以引发无数共鸣,正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宁静与真实的渴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与其在“内卷”中焦虑,不如在知识的海洋里寻一片宁静;与其在“人设”中疲惫,不如在真实的生活里活出自我。

愿我们都能做一株深根于土壤的树,既能抵御外界的喧嚣风雨,又能向阳而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花朵,于喧嚣中守静,于纷繁中执真,这便是我们青年人对抗时代浮躁,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姿态。


范文解析

这篇范文之所以优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标题:精准凝练,富有文采

  • “于喧嚣中守静,于纷繁中执真”:这是一个典型的对偶式标题,结构工整,朗朗上口。
  • “喧嚣”与“纷繁”:精准地概括了当代社会的浮躁特征。
  • “守静”与“执真”:明确提出了文章的核心观点,即青年人应有的两种重要品质。
  • “于……中”:这种句式富有文学色彩,营造出一种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意境。

开头:引人入胜,直击主题

  • 现象切入:开头用“内卷”、“速成”、“人设”等高中生非常熟悉的网络热词,迅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点明时代背景。
  • 设问引思:通过连续的设问,引发读者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增强了文章的代入感和思辨性。
  • 亮明观点:最后一句直接给出答案,即中心论点,开宗明义,结构清晰。

主体论证:结构清晰,论据充分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经典的“分论点并列式”结构,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1. 分论点一:守静,是沉潜蓄力的智慧。

    • 阐释内涵:首先解释“静”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专注与深邃。
    • 正面例证:引用钱钟书先生的例子,极具说服力,钱钟书是公认的大学者,他的事迹完美诠释了“守静”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 反面对比:将“守静”与当下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伪勤奋”现象进行对比,使观点更具现实意义和批判性,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 小结升华:点明守静的最终目的是“积蓄力量,等待厚积薄发”。
  2. 分论点二:执真,是立身处世的基石。

    • 阐释内涵:解释“真”的三个层面——真诚、真实、率真。
    • 正面例证:选用北大才女刘媛媛的例子,她的演讲风格朴实真诚,与当下“人设”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例子新颖且贴近学生生活。
    • 反面现象分析:批判“假面社交”,指出其危害,让论证更具深度。
    • 小结升华:强调执真能带来的积极结果——真挚的情感、稳固的信任、人生的价值。
  3. 分论点三:守静与执真,相辅相成。

    • 关系辨析:这一段将前两个分论点联系起来,指出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文章思辨性的体现,使论证更完整、更有深度。
    • 综合例证:选用苏轼这一文化巨人的例子,苏轼的人生经历完美地融合了“静”与“真”:内心的宁静让他超脱,本性的真诚让他坚守,这个例子分量重,文化底蕴深厚,有力地支撑了本段观点。

呼应开头,升华主旨

  • 引用共鸣:引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社会现象,并点出其背后的深层心理需求。
  • 联系自身:将论点拉回到“新时代青年”的定位上,发出号召,使文章的现实意义更强。
  • 比喻收尾:用“深根于土壤的树”作比,形象生动地总结了“守静”与“执真”的关系,即根基稳固,方能向阳而生,结尾富有诗意和力量,令人回味。

语言表达:典雅流畅,富有文采

  • 词汇丰富:使用了“席卷”、“裹挟”、“沉潜蓄力”、“立身处世”、“厚积薄发”、“宦海沉浮”等书面语词汇,提升了文章的格调。
  • 句式多变:长短句结合,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如“是随波逐流……还是寻得……”),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 引用恰当:引用了诸葛亮、苏轼等名人名言,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

如何写好一篇高中议论文

通过以上范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写好一篇高中议论文的几个关键点:

  1. 一个响亮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精准、凝练、有文采。
  2. 一个清晰的中心论点:开篇就要明确告诉读者你要论证什么。
  3. 有力的分论点:中心论点需要分解成2-3个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或并列的分论点来支撑。
  4. 丰富的论据
    • 事实论据: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历史事件、社会热点等,例子要典型、新颖、有代表性。
    • 道理论据:名人名言、公理常识、科学原理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