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当下逐利潮,如何守住精神底线?

驾驭逐利之舟,驶向价值之海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逐利”二字,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复杂而多变的光谱,它既是驱动社会滚滚向前的强大引擎,也可能成为将人引入深渊的迷雾漩涡,如何看待“逐利”,如何驾驭“逐利”,考验着每一个个体、每一个时代的智慧与远见,在我看来,逐利本身是中性的,是人性与社会的本能,其价值取向与最终结果,取决于我们是否能为它装上理性的罗盘,并校准其航向,使其最终驶向价值的深海。

当下逐利潮,如何守住精神底线?-图1

逐利,是驱动文明进步的原始动力。 从刀耕火种到信息时代,从马车驿站到太空遨游,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背后都离不开对“利”的追逐,这里的“利”,不仅指物质财富的积累,更包含了效率的提升、技术的革新、知识的增长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商人为了开辟新的商路而远航探险,推动了地理大发现;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获得荣誉而潜心研究,催生了科学革命;工匠为了赢得市场声誉而精益求精,铸就了不朽的艺术品,正是这种对“利”的渴望——无论是经济利益、社会地位还是精神满足——构成了人类最根本的驱动力之一,它激发了人的潜能,促进了竞争,优化了资源配置,最终推动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若无逐利之心,社会将如一潭死水,失去活力与创造力。

当逐利脱离了理性的缰绳,便会沦为吞噬一切的洪水猛兽。 历史与现实反复警示我们,对“利”的过度追求和扭曲理解,会引发无尽的灾难,当“利”被简化为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目标时,道德、法律、良知便会被抛诸脑后,为了追求利润,企业可以偷工减料、污染环境,将社会责任踩在脚下;为了获取暴利,个人可以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将诚信与道义弃如敝屣;在国际舞台上,对国家利益的极端追逐,甚至可能引发冲突与战争,这种“唯利是图”的逐利,是短视的、自私的,它追求的是眼前的、局部的“利”,却损害了长远的、整体的“利”,最终导致个人身败名裂、社会信任崩塌、生态环境恶化,此时的“逐利”,不再是进步的阶梯,而是通往毁灭的快车道。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逐利”本身,而在于“逐何利”与“如何逐”。 我们需要为逐利行为划定边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逐利的“利”,应当是“义利合一”的“利”,这里的“义”,指的是道德、法律、公平与正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追求的“利”,应当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创造价值而获得的正当回报,这种“利”,不仅惠及自身,更能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反之,那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利”,是真正的“不义之财”,终将反噬其身。

逐利的过程,应当是“以道驭术”的过程。“道”是根本原则,是长远眼光;“术”是方法手段,是短期策略,在逐利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应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会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因为这才是基业长青的根本;一个有智慧的投资者,会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因为这才能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长远的眼光来指导具体的逐利行为,才能避免在追逐中迷失方向,最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逐利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 我们无法,也不应彻底否定其对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正确的态度是正视它、理解它,并智慧地驾驭它,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逐利之心,而是要为其注入理性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忘对社会的责任,对道德的坚守,对自然的敬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逐利”这股强大的力量,从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驯化为载着我们驶向更美好未来的骏马,共同驶向一个物质丰裕、精神富足、和谐共生的价值之海。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