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如何提升2025年学生心理韧性?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方案:“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

活动主题

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 —— 凝聚你我,温暖同行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如何提升2025年学生心理韧性?-图1

活动背景

新学期伊始,班级内部分同学可能尚未完全融入集体,同学间存在陌生感,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部分学生可能因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感到焦虑或孤独,为了营造一个积极、健康、互助、温暖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特设计本次心理辅导活动。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员,理解个人行为对集体的影响。
    • 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学习基本的沟通技巧。
  2. 情感目标:

    • 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 营造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的班级氛围。
    •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被接纳、被理解的温暖感觉。
  3. 技能目标:

    • 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和合作能力。
    • 学习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赞美他人。

活动对象

初中/高中学生(可根据年级调整活动难度)

活动时间

45-60分钟(一节课)

活动准备

  1. 场地准备: 将课桌椅挪到四周,教室中央留出足够大的空地,方便学生活动,确保活动空间安全、无障碍物。
  2. 材料准备:
    • 背景音乐: 准备轻松、舒缓、积极向上的纯音乐(如班得瑞的系列音乐)。
    • 道具:
      • 一个“优点轰炸”信封(用于匿名写优点)。
      • 一大张海报纸或白板纸,彩色马克笔。
      • “班级契约”海报或白板纸。
      • 每人一张小卡片和一支笔。
      • 一个计时器。
    • 环境布置: 黑板上可以写上活动主题“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并画一些温馨的图案。

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破冰热身 —— “名字接龙” (5分钟)

  • 活动目的: 打破拘谨,活跃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 活动规则:
    1. 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或U型)。
    2. 从任意一位同学开始,说出自己的名字,并做一个代表自己的简单动作(如挥手、微笑、做个鬼脸等)。
    3. 下一位同学要重复前一位同学的名字和动作,然后再说出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动作。
    4.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同学都完成。
  • 引导语: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心理课堂,在开始今天的奇妙旅程前,我们先来做个有趣的游戏,记住彼此的名字,也记住彼此可爱的样子吧!”
  • 注意事项: 鼓励动作可以夸张有趣,营造轻松氛围,如果人数太多,可以分组进行。

第二环节:主题活动一 —— “优点轰炸” (15分钟)

  •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和赞美,同时也能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提升自信。
  • 活动规则:
    1. 匿名写优点: 每位同学在卡片上匿名写下班上任意一位同学的优点(至少2条),如“你笑起来很阳光”、“你上次帮助我讲题,谢谢你”、“你画画很棒”等,注意:优点要具体、真诚,避免空泛。
    2. 投递信封: 写完后,将卡片折叠投入准备好的“优点轰炸”信封中。
    3. 随机抽取: 活动开始后,老师随机抽取几张卡片,念出上面的内容(隐去名字),让大家猜猜这是哪位同学,猜对后,被猜中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4. 个人分享: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邀请几位同学到台前,从信封中抽取属于自己的“优点”,并大声念出来,分享此刻的感受。
  • 引导语: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有时候我们没有发现,让我们化身‘优点侦探’,去发现身边同学的宝藏,并用卡片记录下来,你的每一句赞美,都可能成为他人心中的一束光。”
  • 注意事项: 强调真诚和善意,避免恶意玩笑,老师要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被念到或抽到,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被关注和被肯定。

第三环节:主题活动二 —— “班级契约”共创 (15分钟)

  • 活动目的: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形成行为共识,为建设“家”一样的班级奠定基础。
  • 活动规则:
    1. 头脑风暴: 老师在白板纸上写下“我们希望我们的班级是怎样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了建设这样一个班级,我们需要遵守哪些约定?(如: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团结互助、积极参与、保持整洁等)。
    2. 提炼共识: 将同学们提出的建议一一记录在白板上,然后进行归纳和提炼,形成3-5条最核心、最重要的“班级契约”。
    3. 共同承诺: 全班同学一起大声朗读这份“班级契约”,并在海报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象征着共同的承诺。
  • 引导语: “一个温暖的家,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维护,让我们一起来为我们的‘班级之家’制定一份‘家规’,让它成为我们共同守护的约定,请大家畅所欲言,你的每一个建议都很重要。”
  • 注意事项: 契约内容要具体、可操作,避免空话套话,强调这是“我们”的契约,而不是老师的规定。

第四环节:总结升华 —— “我的心里话” (10分钟)

  • 活动目的: 巩固活动效果,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内化活动体验。
  • 活动规则:
    1. 分享感受: 请几位同学分享参加本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 书写心愿: 给每位同学发一张小卡片,请大家写下“我希望我们的班级……”或“我能为班级做的……”。
    3. 心愿墙/心愿瓶: 将写好的卡片贴在“心愿墙”上或投入“心愿瓶”中,作为班级共同的美好期盼。
  • 引导语: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但留下的温暖和力量是长久的,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不仅认识了彼此,更找到了家的感觉,请大家用一句话,写下你对班级的祝福或承诺,让它成为我们未来共同努力的动力。”
  • 结束语: “同学们,从今天起,让我们把这份温暖和承诺带在身边,用心去感受、去创造我们独一无二的‘班级之家’,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光和热,我们的班级一定会更加精彩!活动到此结束!”

活动延伸

  1. 设立“班级优点墙”: 在教室一角设立一个持续性的“优点墙”,鼓励同学们随时发现并写下他人的优点。
  2. 定期“班级议事会”: 每周或每两周利用班会时间,就班级事务进行民主讨论,让学生持续参与班级管理。
  3. 开展合作性活动: 组织需要团队协作的活动,如小组辩论赛、合作完成手抄报、班级运动会等,在实践中巩固凝聚力。

预期效果与评估

  1. 预期效果:

    • 班级气氛更加活跃、融洽,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减少。
    • 学生的自信心和被接纳感得到提升。
    • 班级公约得到学生的认同和遵守,班级纪律性增强。
    • 形成初步的班级文化雏形,为后续的班级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 效果评估:

    • 过程评估: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表情和互动情况。
    • 结果评估: 通过活动后的“我的心里话”卡片内容,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在后续几周内,观察班级日常行为的变化(如同学间互助情况、课堂氛围等)。

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在活动中发生碰撞或摔倒。
  2. 尊重差异: 尊重每个学生的性格和表达方式,对内向或不爱发言的学生给予更多鼓励和机会,不强求。
  3. 教师角色: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要积极营造安全、信任的氛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