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假于物,方能行远
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中的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借助外力”的重要性,人生在世,个体的力量终究有限,如同沧海一粟,若想成就一番事业,抵达理想的彼岸,仅仅依靠单打独斗的蛮力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学会并善于借助外力,才能如虎添翼,行稳致远。

善于借助外力,是突破个人局限、实现认知升级的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和能力边界,正如“井底之蛙”无法想象天空的广阔,一个优秀的学者,其成就并非建立在凭空想象之上,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才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牛顿曾坦言:“如果我能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所指的“巨人”,正是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前科学家的智慧结晶,同样,在现代社会,任何一项技术的突破,任何一项理论的创新,都离不开对现有知识的整合与借鉴,拒绝借助外力,无异于闭门造车,最终只会陷入“坐井观天”的困境,无法实现真正的突破。
善于借助外力,是汇聚集体力量、攻克艰难险阻的方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无论是宏大的国家工程,还是精微的企业项目,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与资源的整合,回想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天问”探火,这背后是成千上万名科研工作者的通力合作,是无数尖端技术的协同攻关,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这正是一个典型的“1+1>2”的效应,通过借助他人的智慧、技术、力量,将个体的微光汇聚成照亮宇宙的璀璨星河,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善用合作伙伴的渠道、整合上下游的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善于借助外力,更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的远见。 时代滚滚向前,任何个体或组织都无法脱离环境而孤立存在,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敏锐地捕捉机遇,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借势”的眼光,互联网的兴起,让无数传统行业得以借助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焕发新生;共享经济的模式,让闲置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正是借助了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东风;任正非领导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技术人才与供应链,才成就了今天的科技巨头,他们深知,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顺应时代趋势,善于借助时代的力量,才能乘势而上,事半功倍。
借助外力并非投机取巧,更不是依赖他人、丧失自我的借口,它要求我们首先具备过硬的“内功”,即自身的实力与品德,正如《劝学》所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如果自身是“跛足”的,即使拥有良驹也无法远行;如果自身是“旱鸭子”,即使拥有舟船也无法横渡江河,我们首先要修炼好自身,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借力”的根基,在借力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懂得辨别,明辨是非,避免被外力所裹挟、所奴役。
善于借助外力,是一种高明的生存智慧,更是一种卓越的领导才能,它让我们能够突破认知的桎梏,汇聚集体的力量,把握时代的脉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以谦逊的态度学习他人,以坚韧的意志修炼自身,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上,真正实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壮丽篇章,行得更远,飞得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