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辅导记录表
核心目标: 通过系统观察、分析和干预,帮助后进生找到学习困难的原因,激发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实现学业和自信心的提升。

第一部分:学生基本信息
| 项目 | 备注 | |
|---|---|---|
| 学生姓名 | ||
| 所在班级 | ||
| 辅导科目 | (可多选,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 |
| 辅导教师 | ||
| 辅导周期 | (2025年9月 - 2025年1月) | |
| 记录日期 | 每次辅导后填写 |
第二部分:学生情况分析(辅导前)
这一部分是制定辅导计划的基础,需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情况。
| 分析维度 | 具体表现 | 初步判断/原因分析 |
|---|---|---|
| 学业表现 | - 知识掌握: 哪些知识点薄弱?(如:数学的计算、应用题;语文的阅读理解、作文) - 学习习惯: 是否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作业是否按时、独立完成? - 课堂状态: 上课是否专注?是否积极发言? |
示例: - 数学:基础计算(如分数、小数)错误率高,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差。 - 习惯:作业经常拖延,遇到难题就放弃,不主动复习。 - 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害怕被提问。 |
| 学习态度 | - 学习兴趣: 对该科目是否有兴趣?是否表现出厌学情绪? - 学习信心: 是否常说“我不会”、“我太笨了”?遇到困难是否轻易放弃? - 师生关系: 是否害怕或抵触老师? |
示例: - 兴趣:对数学学习兴趣低,认为数学枯燥无用。 - 信心:自信心严重不足,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 - 关系:因经常被批评,对老师有畏惧和抵触心理。 |
| 行为习惯 | - 课堂纪律: 是否遵守纪律?有无小动作、与同学讲话等? - 时间管理: 做事是否拖拉?缺乏规划? - 人际交往: 在同学中关系如何?是否被孤立或排斥? |
示例: - 纪律:上课时会玩小东西,偶尔与同桌低语。 - 时间:做作业磨磨蹭蹭,效率极低。 - 交往:性格内向,不太主动与同学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常被边缘化。 |
|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 - 智力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 - 非智力因素: 学习动机、意志力、情绪稳定性、家庭环境等。 |
示例: - 智力:思维反应不算慢,但缺乏深度思考的习惯。 - 非智力:学习动机不足,意志力薄弱,易受外界干扰,家庭父母工作忙,辅导缺失。 |
第三部分:辅导计划与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制定清晰、可衡量的辅导计划。
| 项目 | |
|---|---|
| 辅导总目标 | (宏观、长期) 示例: 在本学期内,帮助该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掌握基础题型的解题方法,期末数学成绩及格,并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问题。 |
| 阶段目标 | (分解、具体、可衡量 - SMART原则) 第一阶段(1-4周): 纠正基础计算错误率,从70%提升到90%。 能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基础练习题。 每周至少主动向老师提问1次。 第二阶段(5-8周): 掌握2-3种典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作业按时完成率提高到80%。 在课堂上能尝试回答老师的简单提问。 第三阶段(9-16周): 能独立完成一份综合练习卷(基础部分)。 学习态度有明显转变,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 期末成绩达到及格线(60分)。 |
| 辅导策略与方法 | (如何实现目标) 情感沟通: 先建立信任关系,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其消除畏难情绪。 降低难度: 从其“最近发展区”入手,布置“跳一跳,够得着”的任务,体验成功感。 方法指导: 教授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如何审题、如何使用错题本、如何进行知识点梳理。 习惯培养: 制定简单的每日学习计划,要求其记录作业,并定时检查。 家校合作: 与家长保持沟通,争取家庭支持,共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
| 辅导时间与安排 | (固定、规律) - 固定时间: 每周二、周四下午放学后 16:30 - 17:30。 - 辅导地点: 教师办公室或安静的教室。 - 每次时长: 60分钟。 |
第四部分:辅导过程记录(核心部分)
| 辅导日期 | 本次辅导内容 | 学生表现与反馈 | 存在问题与反思 | 下一步调整与措施 |
|---|---|---|---|---|
| 9.5 | 沟通谈心: 了解其暑假生活和开学感受,表达老师的关心。 诊断测试: 进行一份小学数学基础计算(加减乘除)和简单应用题测试。 建立关系: 肯定其愿意来辅导的勇气。 |
- 学生比较拘谨,回答问题声音小。 - 测试中计算题粗心错误多,应用题几乎空白,表示“看不懂”。 - 对老师的鼓励有轻微的触动,眼神有交流。 |
- 主要问题是基础不牢和信心严重不足。 - 辅导节奏不宜过快,重点在于重建信心。 |
从最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开始,放慢速度,确保每一步都懂。 调整方法: 多用启发式提问,少给直接答案,完成后给予具体表扬(如:“你看,你只要认真算,完全没问题!”)。 |
| 9.12 | 复习巩固: 练习10道整数加减法,并讲解错题。 新知引入: 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小数点对齐)。 方法指导: 强调“先抄对数字,再计算”的步骤。 |
- 计算题正确率提高到80%,学生脸上有了笑容。 - 学习小数加减法时,能跟上节奏,表示“好像没那么难”。 - 开始主动询问“老师,这样做对吗?”。 |
- 学生在抄写数字时仍有错误,习惯有待培养。 - 积极的反馈是很好的开始,需要保持。 |
继续巩固小数加减法,增加混合运算。 调整方法: 加入“检查”环节,要求其自己用逆运算验算一遍。 |
| 9.19 | 错题回顾: 回顾上周的错题,确保已完全掌握。 能力提升: 练习5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围绕“购物”场景)。 思维训练: 引导其用画线段图的方式理解数量关系。 |
- 错题已全部订正,能清晰说出错误原因。 - 应用题在引导下能列出算式,但理解题意仍有困难。 - 对画线段图的方法很感兴趣,觉得“很直观”。 |
- 应用题是长期难点,需要耐心和更多方法。 - 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是突破的关键期。 |
继续用线段图法练习应用题,变换场景(如:行程问题)。 调整方法: 鼓励其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培养审题能力。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