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辅导员谈心谈话,如何提升育人实效?

下面我将从“为什么谈”、“谈什么”、“怎么谈”以及“注意事项”四个方面,系统性地阐述如何开展高质量的辅导员素质谈心谈话。

辅导员谈心谈话,如何提升育人实效?-图1


为什么谈:谈心谈话的核心目标与意义

素质谈心谈话不同于事务性的通知或批评,其核心目标是“育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引领的“导航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思考“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该如何度过大学”等根本性问题。
  2. 成长发展的“助推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潜能、规划未来,无论是学业困惑、职业迷茫,还是人际交往障碍,辅导员都可以通过谈话提供方向和支持。
  3. 心理健康的“安全阀”:成为学生信赖的倾听者和支持者,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预防心理危机,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心理“港湾”。
  4. 师生关系的“粘合剂”:通过真诚、平等的交流,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从而增强对学校、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 问题预警的“探测器”:通过日常谈话,敏锐地捕捉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上的异常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谈什么:谈话内容的“四维”框架

素质谈心谈话的内容应全面且有深度,避免空洞说教,可以围绕以下四个维度展开,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三观”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 谈话切入点
    • “你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 “最近有没有关注什么社会热点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 “除了专业知识,你希望大学带给你什么?”
    • “你觉得人为什么而活?”
  • 谈话目标: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业规划与专业认知(“学涯”指导)

这是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

  • 谈话切入点
    • “你对目前所学的专业有什么感受?是喜欢还是感到迷茫?”
    • “这学期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 “除了课本知识,你有没有想过通过其他方式(如竞赛、科研项目、实习)来提升自己?”
    • “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初步的想法吗?需要我提供哪些信息或资源?”
  • 谈话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内驱力,并建立初步的职业规划意识。

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心育”关怀)

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 谈话切入点
    • “最近感觉怎么样?压力主要来自哪里?”
    • “和室友、同学的关系都还好吗?”
    • “遇到烦心事,一般会怎么排解?”
    • “对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有什么评价?”
  • 谈话目标:教会学生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掌握压力应对技巧,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生涯规划与综合素养(“生涯”赋能)

这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 谈话切入点
    • “你觉得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自我认知)
    • “除了学习,你参加了哪些社团或活动?有什么收获?”(综合素质)
    • “有没有想过利用假期去实习或做志愿者?”(社会实践)
    • “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具备哪些能力?”(目标设定)
  • 谈话目标: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自我剖析,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沟通、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为未来发展储备能量。

怎么谈:谈话过程的“五步法”与技巧

一次成功的谈话,精心的准备和恰当的技巧缺一不可。

第一步:精心准备,有的放矢(“备课”)

  • 了解学生:谈话前,通过班级日志、同学反馈、观察日常等方式,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性格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 明确目标:本次谈话想达到什么目的?是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还是进行一次普遍性的思想引导?
  • 营造氛围:选择一个安静、私密、不受打扰的环境,如辅导员办公室、校园的长椅等,确保双方都有充足的时间。

第二步:建立关系,营造氛围(“破冰”)

  • 放下架子,平等尊重:以朋友、师长的双重身份出现,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
  • 真诚关心,拉近距离:可以从学生最近的状态、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看你最近很忙,是有什么项目吗?”“上次推荐的那部电影你看了吗?”
  • 积极倾听,非语言沟通:身体微微前倾,保持眼神交流,适时点头,用“嗯”、“我明白了”等回应,让学生感受到你在认真听。

第三步:聚焦问题,深入探寻(“问诊”)

  • 多用开放式问题:避免用“是不是”、“对不对”的封闭式问题,多用“怎么样”、“为什么”、“能具体说说吗”来引导学生表达。
  • 运用“SBI”反馈模型
    • S (Situation): “我看到你最近上课总是坐在后排。”(描述情境)
    • B (Behavior): “特别是上周的XX课,你全程都在低头玩手机。”(描述行为)
    • I (Impact): “我有点担心,这可能会影响你的听课效果和期末成绩。”(说明影响)
    • 这种方式不带评判,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 共情与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处境,可以说:“我能理解你现在感到很焦虑/迷茫……”

第四步:共同探讨,引导解决(“开方”)

  • 赋能而非包办:辅导员是引导者,不是决策者,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方案,可以问:“你觉得可以怎么做来改善这个情况?”
  • 提供资源与支持:当学生提出需求时,要清晰地告知学校有哪些资源可以帮助他们,如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业辅导中心等。
  • 制定具体计划: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和行动计划,并约定下一次跟进的时间。

第五步:总结巩固,持续跟进(“复诊”)

  • 简要总结:在谈话结束时,简要回顾谈话的要点和达成的共识。
  • 表达信任与鼓励: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 建立长效机制:素质培养非一日之功,对于重点学生,要建立“一生一策”档案,通过定期回访、班级活动观察等方式,持续关注其成长变化。

注意事项:谈话中的“红线”与“底线”

  1. 保护隐私,严守秘密:这是建立信任的前提,除非涉及学生生命安全、严重违法违纪等必须上报的情况,否则必须为学生保守秘密。
  2. 避免说教,重在引导:学生反感居高临下的说教,多用启发式、探讨式的语言,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3. 保持耐心,允许沉默:谈话中可能会有沉默,不要急于打破,沉默是学生思考、整理思绪的过程,耐心等待,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 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处理学生矛盾时,要客观公正,听取各方意见,不偏袒任何一方。
  5. 注意分寸,把握尺度:关心学生,但不要过度干涉其个人生活,既是良师,也要益友,保持适当的“边界感”。
  6. 持续学习,提升自我:辅导员自身要不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提升自己的谈话技巧和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

总结来说,辅导员的素质谈心谈话是一项充满温度和智慧的工作,它要求辅导员既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也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通过一次真诚、有效的谈话,或许就能点亮一个学生的人生航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