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议论文写作教学设计如何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议论文写作教学设计方案:如何“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

教学基本信息

  • 教学主题: 议论文写作入门——论点、论据与论证
  • 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或高中一年级学生(可根据学生水平调整深度)
  • 课时安排: 3课时(每课时45分钟)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及其基本概念。
      • 学会从生活现象或阅读材料中提炼一个清晰、明确、有价值的中心论点。
      • 初步掌握选择恰当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支撑论点的方法。
      • 了解并尝试运用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体验议论文的写作过程。
      • 学习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构思文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问题的习惯。
      • 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学会清晰、有说服力地表达。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 确立一个明确、集中的中心论点。
    2. 选择与论点高度契合的论据。
  • 教学难点:
    1. 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即如何将论据有效地“粘合”到论点上。
    2.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过程严谨、有力。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制作PPT课件,包含概念讲解、经典范文、错误案例、思维导图等。
    • 准备几则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热点新闻、名言警句或小故事作为教学素材。
    • 设计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任务单。
  • 学生准备:
    • 预习议论文的基本概念。
    • 思考一个自己感兴趣或关心的社会话题(如: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如何看待“内卷”、阅读的重要性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破题立意——找到你的“靶心”(论点的确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

议论文写作教学设计如何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图1

  • 活动: 教师展示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 观点A: “失败乃成功之母。”
    • 观点B: “失败是成功之母,前提是你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 提问: “你更同意哪个观点?为什么?如果让你围绕‘失败’写一篇文章,你会说什么?”
  •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观点有清晰与模糊之分,有深度与浅薄之别,从而引出本课核心——论点要明确、集中

概念解析,明确“靶心” (15分钟)

  • 什么是议论文?

    教师用PPT简要介绍: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主张和看法的文章,它是一种“说服”的艺术。

  • 什么是论点?
    • 定义: 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文章的灵魂、统帅)
    • 要求:
      • 正确性: 符合客观规律和普遍认知。
      • 鲜明性: 观点明确,不含糊其辞。(多用判断句,如“我们应该……”、“……是重要的”)
      • 针对性: 针对现实问题有感而发。
      • 深刻性: 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有独到见解。
  • 案例分析:
    • 好论点示例: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理性的‘过滤器’,而非被动的‘传声筒’。”
    • 差论点示例: “网络谣言很不好。”(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
    • 差论点示例: “我认为网络谣言和读书有关系。”(观点不明确,逻辑混乱)

实战演练,提炼论点 (20分钟)

  • 活动:小组合作“观点提炼大赛”
    1. 教师提供几个素材:
      • 素材1: 一则关于“中学生过度使用短视频”的新闻报道。
      • 素材2: 一张图片:一个孩子在图书馆安静阅读,另一个孩子在手机前沉迷游戏。
      • 素材3: 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 各小组选择一个素材,进行5分钟讨论,尝试提炼出1-2个中心论点。
    3.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重点关注论点是否“明确、集中、有深度”。
  • 设计意图: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互动和反馈中巩固对论点的理解,并为后续写作积累素材。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5分钟)

  • 小结: 强调论点是议论文的“心脏”,一个清晰有力的论点是成功的一半。
  • 作业: 从今天讨论的话题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写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并思考至少两个可以用来支撑它的理由或例子。

第二课时:添砖加瓦——为你的“堡垒”准备材料(论据的选择)

温故知新,承上启下 (3分钟)

  • 提问: “上节课我们找到了自己的‘靶心’(论点),但要说服别人,光有靶心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什么?”
  • 引出: 我们需要“弹药”——也就是论据

论据“百宝箱” (15分钟)

  • 什么是论据?
    • 定义: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文章的血肉)
  • 论据的类型:
    • 事实论据: 具体的事例,包括历史事件、现实事例、个人经历、统计数据等。
      • 特点: 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 举例: 证明“勤奋出天才”,可以用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例子。
    • 道理论据: 指的是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为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原理、经典著作中的论述等。
      • 特点: 权威、精炼、有概括性。
      • 举例: 证明“持之以恒”,可以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名言。
  • PPT展示: 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进行对比,并用表格形式呈现其特点和范例。

论据“质检站”——论据的选择标准 (15分钟)

  • 活动: 判断下列论据是否适合用来证明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 论据1: 我昨天考试没考好,很难过。(个人经历,但过于琐碎,缺乏普遍性)
    • 论据2: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多次,但他坚持不懈,最终成功。(经典事例,典型、有力)
    • 论据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名言警句,贴切、精炼)
    • 论据4: 我听说隔壁班的小明因为打架被处分了。(与论点无关,属于“无效论据”)
  • 总结论据选择的“金标准”:
    1. 相关性: 论据必须与论点有必然联系,能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避免“牛头不对马嘴”)
    2. 典型性: 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论据,而不是堆砌材料。
    3. 真实性: 论据必须是客观事实或公认的真理,不能编造。
    4. 多样性: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结合使用,古今中外结合,使论证更丰满。

搭建“脚手架”——初探论证 (7分钟)

  • 过渡: 有了论点和论据,就像有了建筑材料,但它们还是一堆散沙,我们需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