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析这种写作方法的技巧、结构、范例,并提供一个写作框架,希望能帮助你掌握这一技巧。

为什么用名句开头?(作用与优势)
- 提纲挈领,点明主旨:一句恰当的名句,能像灯塔一样,照亮全文的中心思想,让读者立刻明白你将要论述的核心是什么。
- 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相比于平铺直叙的开头,富有哲理或文采的名句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 彰显底蕴,提升格调:引用名句,尤其是经典名句,能瞬间提升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给阅卷老师留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良好印象。
- 结构清晰,承上启下:名句作为引子,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论述,起到了“凤头”(开头)的作用,为后续的论证铺平了道路。
如何选择与使用名句?(技巧与注意事项)
选择名句的技巧:
- 紧扣主题: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名句的内涵必须与你的论点高度相关,能够精准地概括或引出你的核心思想。
- 力求新颖:尽量避免使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类过于泛滥的句子,如果能找到一些不那么常见但同样贴切的名句,会让人耳目一新。
- 理解深刻:你必须对所引名句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后续的论述中对其加以阐释、辨析或引申,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
- 来源广泛:名句的来源可以非常多元:
- 古典诗词: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
- 诸子百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 历史典故:《史记》《资治通鉴》中的故事。
- 中外名言:鲁迅、尼采、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
- 时代金句:富有哲理的歌词、电影台词、网络流行语(慎用,需确保其内涵深刻且不轻浮)。
使用名句的注意事项:
- 切忌掉书袋:引用是为了论证,而不是为了炫耀,如果名句与你的论证逻辑脱节,再好的句子也是多余的。
- 阐释是关键:引用名句后,不能立刻进入分论点,必须有一段“阐释”或“过渡”的文字,要解释这句名言的含义,并建立它与中心论点之间的联系。
- 避免误用:对名句的理解不能断章取义,要确保其在本语境中的使用是准确、恰当的。
名句开头的常见结构模式
一个完整的“名句开头”段落,通常包含三个部分:
名句(引子) + 阐释(过渡) + 中心论点(落脚点)
模式示例:
-
直接阐释式
- 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 阐释:这句诗描绘了探索之路的漫长与艰辛,更彰显了不畏艰难、执着前行的坚定信念。
- 中心论点: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种求索精神,正是我们突破自我、引领创新的根本动力。
-
辩证引申式
- 名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 阐释:孟子此言,意在警示我们不要盲从权威和既有经验,而应保持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精神。
- 中心论点:无论是治学还是为人处世,我们都应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方能开辟新局。
-
对比引出式
- 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阐释:这句名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强调了个体责任的重大。
- 中心论点: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需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个体的价值不仅在于“负责”,更在于通过创造性的“贡献”,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完整议论文范例
论青年之担当**
【名句开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主席的这句殷切寄语,如晨钟暮鼓,响彻云霄,深刻揭示了青年一代与国家前途命运的血肉联系,它不仅是对青年的期许,更是对时代命题的精准回答,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青年,当以何种姿态担当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阐释与过渡】 担当,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意味着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它要求我们既有“仰望星空”的远大理想,更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这份担当,是时代的呼唤,更是青春的底色。
【中心论点】 我认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应体现在心怀家国的情怀、勇于创新的锐气和甘于奉献的行动这三个维度上。
【分论点一:心怀家国的情怀,是担当之“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的诗句,道出了担当最核心的驱动力——家国情怀,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到“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一代代先辈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家国天下”,对于当代青年而言,这种情怀意味着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无论是投身科研,还是扎根基层,只要心系祖国,每一份平凡的工作都能创造不凡的价值,这正是担当的灵魂所在,是力量的源泉。
【分论点二:勇于创新的锐气,是担当之“刃”】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青年最鲜明的特质,面对科技革命的浪潮和产业变革的挑战,青年不能做墨守成规的“守成者”,而要做锐意进取的“开拓者”,从“嫦娥”探月到“蛟龙”入海,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医药,无数青年才俊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攻克一个又一个“卡脖子”的难题,这种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创新锐气,正是我们劈波斩浪、开创未来的利刃。
【分论点三:甘于奉献的行动,是担当之“基”】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担当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而奉献则是行动最美的注脚,奉献不是悲壮的牺牲,而是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付出,是边防战士在风雪中的巡逻,是扶贫干部在山乡间的足迹,是志愿者在社区里的微笑,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青年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这是担当最坚实的根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让我们以家国情怀为魂,以创新锐气为刃,以奉献行动为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韶华的青春篇章!
写作框架与练习
写作框架:
-
第一步:审题立意
- 确定作文题目和要求。
- 思考核心概念,确立你的中心论点。
-
第二步:搜寻名句
- 围绕你的中心论点,在脑海中或资料库中搜索相关的名言警句。
- 选定一句最贴切、最有力的名句。
-
第三步:构建开头段落
- 写名句:将选定的名句放在段首。
- 阐释名句:用一两句话解释名句的含义。
- 建立联系:将名句的含义与你的中心论点联系起来,进行过渡。
- 亮出观点:清晰、明确地提出你的中心论点。
-
第四步:构思分论点
-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设置2-3个分论点。
- 为每个分论点寻找恰当的论据(事实、道理、名言等)。
-
第五步:撰写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