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段如何炼成?

  1. 观点鲜明,开宗明义:段首即提出本段的核心论点,清晰、有力。
  2. 论据典型,论证充分:运用恰当的论据(事例、名言、道理等)来支撑观点,且论据与论点之间逻辑关系紧密。
  3. 语言精炼,文采斐然:用词精准,句式灵活多变,善用修辞(比喻、排比、引用等),富有感染力。
  4. 结构完整,逻辑清晰:段落内部通常遵循“观点-阐释-论据-分析-小结”的内在逻辑,环环相扣。
  5. 衔接自然,过渡流畅:段落之间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使全文浑然一体。

下面,我将围绕几个常见的高考作文主题,提供几段不同风格、不同论证角度的“满分级”议论文段,并附上解析,供您参考。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段如何炼成?-图1


主题“青春与奋斗”

段落:

(观点句)青春,是人生最华美的乐章,而奋斗,则是其中最激昂的旋律。 (阐释句)它不是温室里的静待花开,而是旷野中的逆风奔跑;它不是安逸躺平的“佛系”姿态,而是迎难而上的“孤勇者”宣言。 (论据句)君可见,百年前的“五四”青年,以热血为墨,以脊梁为笔,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书写下“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壮丽诗行;君可见,新时代的航天青年,以星辰为梦,以数据为舟,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镌刻下“上九天揽月”的奋斗足迹。 (分析句)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誓言,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一代代青年用奋斗定义了青春的价值,用拼搏回应了时代的呼唤。 (小结句)奋斗的青春,或许有汗水,有泪水,但它绝不迷茫;奋斗的青春,或许有荆棘,有坎坷,但它终将闪耀出最璀璨的光芒。

【解析】

  • 观点鲜明:开篇用比喻直接点出“青春”与“奋斗”的关系。
  • 对比论证:通过“温室 vs 旷野”、“躺平 vs 迎难”的对比,强化奋斗的内涵。
  • 论据典型:选取“五四青年”和“航天青年”两个跨越时空的经典事例,极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 引用升华:巧妙融入周恩来和陈祥榕的名言,使论证更有深度和情感。
  • 语言优美:运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句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充满感染力。

主题“传承与创新”

段落:

(观点句)真正的传承,绝非故纸堆里的简单复制,而是带着体温的薪火相传;真正的创新,也非凭空而起的空中楼阁,而是深植传统的破土而出。 (阐释句)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论据句)故宫博物院,这座古老的宫殿,正是因为敢于“破圈”,将千年文物与流行文化巧妙嫁接,才让“国潮”风起,让传统美学在年轻一代心中重焕生机;而“敦煌女儿”樊锦诗,正是以对莫高窟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之心,运用现代科技进行数字化保护,才让飞天壁画跨越时空,惊艳世界。 (分析句)无论是故宫的“文创”还是敦煌的“数字”,其成功都在于揭示了同一个道理:传承是创新的根基,为创新提供不竭的源泉;创新是传承的生命,让传统在时代浪潮中永葆活力。 (小结句)唯有让传统与现代握手,让守护与变革同行,我们才能在文明的星河中,既照亮来路,也照亮前路。

【解析】

  • 观点辩证:开头就清晰地界定了“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内涵,避免了非此即彼的误区。
  • 比喻论证:用“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二者关系。
  • 论据新颖:选取“故宫文创”和“敦煌数字化”这两个当代文化热点作为论据,紧跟时代,极具说服力。
  • 逻辑递进:从现象(事例)到本质(分析),层层深入,论证严谨。
  • 意境升华:结尾用“文明的星河”、“照亮来路与前路”等意象,使立意高远,余味悠长。

主题“个体与时代”

段落:

(观点句)时代如海,个体如舟,我们无法选择浪潮的方向,却可以校准航行的姿态。 (阐释句)将个人的理想融入时代的洪流,生命才能获得最磅礴的力量;将个人的奋斗汇入民族的伟业,人生才能实现最崇高的价值。 (论据句)“时代楷模”黄大发,为解决草王坝村的缺水问题,历时三十余年,在绝壁上开凿“天渠”,他用一个人的执着,改变了整个村庄的命运,也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最美奋斗者”张桂梅,以病弱之躯创办免费女子高中,让两千多名大山女孩走出贫困,她用一生的坚守,点亮了无数女孩的梦想,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分析句)他们的伟大,不在于惊天动地的伟业,而在于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抉择;他们的不朽,不在于流芳百世的声名,而在于用生命践行了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誓言。 (小结句)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每一个奋斗的“我”,都是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无数个“我”的微光,终将汇聚成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璀璨星河。

【解析】

  • 观点深刻:用“海与舟”的比喻,形象地阐述了个体与时代的关系,立意高远。
  • 名言点睛:引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提升了段落的格调和思想深度。
  • 论据感人:选取黄大发和张桂梅两位平民英雄,事迹具体,情感真挚,极具感召力。
  • 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他们伟大与不朽的“不在于……而在于……”,深化了论点。
  • 气势恢宏:结尾运用排比和比喻,从“个体”到“民族”,从“微光”到“星河”,气势磅礴,充满力量和希望。

写作小结

要写出这样的段落,同学们在日常练习中应注意:

  1. 多积累:关注时事热点,阅读经典名著,背诵名言警句,为写作储备丰富的“弹药”。
  2. 多思考:对任何一个主题,都要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辩证思考,避免观点片面。
  3. 多模仿:学习优秀范文的论证方法、语言风格和结构布局,先“入格”再“破格”。
  4. 多练笔:针对一个观点,尝试用不同的论据和句式进行反复推敲,打磨语言。

希望这些示例和解析能对您有所启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