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找”四个方面,为你系统、清晰地讲解如何阅读议论文的论点。

什么是论点?(论点的定义与特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简单说,就是作者“想说什么”。
一个清晰的论点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 明确的判断性:论点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表示“是什么”、“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它不是疑问句(如“我们该如何看待AI?”),也不是描述句(如“AI正在快速发展。”),而是一个带有明确态度的句子(如“我们应以审慎乐观的态度拥抱AI。”)。
- 鲜明的针对性:论点通常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现象或观点提出的,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高度的概括性:论点是全文观点的浓缩,文章中所有的论据(事实、数据、名言等)和论证过程(分析、推理)都是为了证明这个论点服务的。
- 单一性(中心论点):一篇规范的议论文通常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有时也会有分论点,它们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来支撑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为什么论点如此重要?(论点的作用)
抓住论点,你就抓住了文章的“牛鼻子”。
- 理解文章的“钥匙”:知道了论点,你就能明白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核心思想,从而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 筛选信息的“筛子”:阅读时,你可以用论点作为标准,快速判断哪些信息是重要的论据,哪些是次要的或无关的,提高阅读效率。
- 进行批判性思考的“靶子”:在理解论点的基础上,你才能进一步思考:作者的理由是否充分?论证过程是否有漏洞?我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这是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体现。
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论点?(论点的位置与技巧)
论点的位置非常灵活,但通常集中在文章的几个关键部位。
标题法:从标题入手
- 本身就是论点。《论“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逆境更能造就人才》。
- 提出了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论点通常在文章开头或结尾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内卷”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是否应该进行挫折教育?》。
技巧,先思考:如果让我来写这篇文章,我的核心观点会是什么?带着这个预设去读文章,更容易找到作者的论点。
“首尾”定位法:重点关注开头和结尾
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
文章开头(第一段或前两段):
- 开宗明义:作者在开头直接亮明观点。“我认为,真正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长久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 提出问题:通过设问引出论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答案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
- 引用名言/故事:引用一句名言或讲述一个故事,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引出自己的论点。
-
文章结尾(最后一段):
- 总结归纳:在充分论证后,在结尾处对全文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再次点明中心论点,这是非常常见的写法。
- 呼吁号召:基于前面的论证,发出呼吁或号召,这个呼吁本身就是论点的体现。“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论点:我们应该共同保护环境)
关键词句法:寻找标志性词语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带有强烈感情色彩或逻辑关系的词语和句子。
- 表明观点的词:认为、觉得、以为、主张、断定、看来、毫无疑问、由此可见、归根结底等。
- 表明逻辑关系的词:
- 因果关系:所以、故而、由此可见、正因如此……(后面往往是结论,即论点)。
- 转折关系:然而、可是、却、尽管如此……(后面往往是作者真正想强调的观点,即论点)。
技巧:将这些标志性词语所在的句子圈出来,它们往往是论点的“藏身之处”。
结构分析法:通过文章结构反推
一篇结构清晰的议论文,其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明确的。
- “总-分-总”结构:开头“总”起,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述,用几个分论点来证明;总”结,再次强调中心论点,这是最经典的结构。
- “分-总”结构:文章先列举几个现象或分论点进行铺垫,最后在结尾处进行总结,亮出中心论点。
- “总-分”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面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结尾可能没有总结句,但中心论点已经贯穿全文。
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尝试给每个段落或层次概括大意,如果发现所有段落的中心思想都在指向一个共同的核心观点,那么这个核心观点就是中心论点。
如何理解论点并进行深度阅读?(进阶技巧)
找到了论点只是第一步,真正读懂它需要更深的思考。
-
辨析论点与论据:
- 论点:是观点,是“为什么”。
- 论据:是事实、数据、例子等,是“凭什么说”。
- 练习:读完一篇文章后,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论点),再用两三句话概括“他用了哪些理由来证明”(论据),这能帮你理清逻辑。
-
分析论点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这个论点的核心意思是什么?作者的关键词是如何定义的?(论点是“诚信是立身之本”,这里的“诚信”具体指什么?)
- 外延:这个论点适用于哪些范围?有没有例外情况?(“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不是所有失败都能导向成功?)
-
进行批判性思考:
- 问自己:
- 我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 作者的理由充分吗?有没有被忽略的反例?
- 作者的论证过程有没有逻辑漏洞?(如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
- 这个论点在现实中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局限性?
- 问自己:
一个简单的阅读流程
- :预测文章可能讨论的问题和核心观点。
- 速读全文:快速浏览,了解文章大概在说什么,注意开头和结尾的段落。
- 精读定位:重点关注开头、以及带有“、“等标志词的句子,锁定中心论点。
- 梳理结构:找出分论点,理清“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 深度思考:对论点本身进行评价和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
掌握了以上方法,你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样,迅速、准确地抓住议论文的“牛鼻子”——论点,从而高效地理解文章,并进行有深度的批判性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