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立身之本,时代之魂
“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方能立于天地,这“支撑”的根基,便是我们所说的“人格”,人格,并非一个空洞的哲学概念,而是个人内在品质、精神境界与行为方式的统一体,是决定个体价值、成就与生命高度的“立身之本”,更是衡量一个时代文明标尺的“时代之魂”。

人格,是内在品性的凝练,是安身立命的基石。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的核心,便是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人格如同一棵大树的根系,深埋于地下,虽不显于外,却决定了这棵树能长多高、多壮,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其言行举止间自然流露出一种力量——那是诚信带来的信赖,是善良带来的温暖,是坚韧带来的希望,反观之,若一个人缺乏基本的人格,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也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无根之浮萍,经不起风浪的考验,最终会被历史所遗忘,人格的修炼,是人生的必修课,它构成了我们与世界交往最根本的通行证。
人格,是在逆境中的坚守,是成就卓越的阶梯。 人生的道路从非一帆风顺,顺境时的品格或许难以分辨,唯有在困境与诱惑面前,人格的光芒才愈发璀璨,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愿投身汨罗江,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便是一种宁折不弯的傲骨人格;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能“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苦难中开出乐观豁达的生命之花,这便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旷达人格,历史长河中,正是这些闪耀着人格光辉的灵魂,他们或以坚守捍卫道义,或以乐观超越苦难,不仅成就了自身的伟大,更成为后世仰望的星辰,人格的力量,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跌倒后总能凭借内在的定力,重新站起,并走向更高远的地方。
人格,是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是社会进步的引擎。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而构成这个时代精神的,正是无数个体人格的总和,在民族危亡之际,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人格,唤醒了沉睡的国民;在和平建设年代,是无数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平凡人格,构筑起国家发展的坚实大厦,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与考验,是选择随波逐流、精致利己,还是选择坚守良知、勇于担当?这不仅是个人的人格抉择,更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与未来,一个崇尚人格、尊重品格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文明进步的社会。
我们应如何塑造和涵养自己的人格?答案并不复杂,它就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在于“知”。 要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晓何为荣,何为耻。在于“行”。 人格不是空谈,而是实践,从信守一次承诺、帮助一个弱者开始,在每一次选择中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在于“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唯有不断反思、自省,才能及时修正偏差,人格的棱角才会愈发分明,光泽才会愈发温润。
人格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它无关乎外貌,无关乎财富,只关乎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这个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将人格的塑造置于首位,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温度的人,当每一个个体都闪耀着人格的光芒,无数光芒汇聚成河,便能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璀璨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