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题回顾(全国卷)
2025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思辨色彩,以下是最具代表性的两道题目:

全国卷I:给违反交规的父亲写一封信
**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止,女儿为了父亲的安全,出于无奈,更出于对生命的珍视,写了封信,劝阻父亲,此事引发某报关于“给违章者写一封信”的讨论,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全国卷II:谁是最具风采的人
**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
要求:
-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解析与点评
2025年的高考议论文,无论是书信体还是传统的议论文,都体现了对思辨能力、文化底蕴和现实关怀的更高要求,以下我们以全国卷II的“谁是最具风采的人”为例,因为其文体更传统,更能体现议论文的写作精髓。
范文示例一:笃学敏思,铸就大国之魂
(选择“大李”作为写作对象)
开篇: (引出材料,提出观点) 当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我们总会追问:何为风采?是“小资”情调的猎奇,还是“工匠精神”的坚守?在我看来,真正的风采,源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源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在这三位候选人中,大李以其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无疑是最具风采的时代先锋。
(分论点一:风采源于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大李的风采,首先体现在他“笃学敏思”的治学态度上,在这个信息爆炸、人心浮躁的时代,能静下心来,潜心于生命科学这一高深领域,本身就需要非凡的定力,他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出于对真理的纯粹热爱,这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是对“知识就是力量”最生动的诠释,他的研究,或许不为普通人所熟知,但正是无数个像大李一样的科研工作者,构筑了我们国家科技的基石,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边界不断拓展,这份风采,深邃而持久。
(分论点二:风采更在于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如果说治学的坚守是风骨,那么矢志创新、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则是风采的华彩乐章,大李的贡献,不仅仅是发表了几篇论文,更是“率领团队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这意味着,他不仅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更成为了那个让世界瞩目、让后人仰望的巨人,他的研究可能攻克了某种顽疾,可能为人类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将个人智慧融入集体事业,最终惠及全人类的壮举,其风采之璀璨,足以照亮时代,相比之下,老王的精湛技艺令人敬佩,小刘的镜头世界令人神往,但他们的成就更多停留在个体或技艺层面,而大李的贡献,则具有更深远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辩证分析,体现思辨) 或许有人会说,老王的“大国工匠”精神同样可贵,小刘用镜头传递美也是一种贡献,诚然,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每一个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的人都值得尊重,我们必须认识到,基础科学的突破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其科技创新能力上,大李所代表的,正是这种能够驱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他的风采,不仅是个人的,更是属于一个民族的,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
(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大李以其深厚的学识、创新的勇气和卓越的贡献,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具风采的人物,他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可以因其对知识的探索和对社会的贡献而变得无比厚重,让我们以大李为榜样,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共同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国之魂”!
范文示例二:大国工匠,铸就时代脊梁
(选择“老王”作为写作对象)
开篇: (引出材料,提出观点) 何为风采?是聚光灯下的万众瞩目,还是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坚守?在我看来,真正的风采,源于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源于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在三位候选人中,老王以其“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的“大国工匠”精神,以其将普通技术升华为完美艺术的执着,展现了一种朴实而伟大的风采。
(分论点一:风采在于对职业的极致热爱与坚守) 老王的风采,首先体现在他“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上,从一名普通的职高生到焊接大师,这条路漫长而艰辛,没有对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万万走不下去的,他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焊花飞溅中追求精准,在方寸之间展现匠心,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与坚守,是浮躁社会的一剂良药,让我们重新审视“劳动”与“价值”的内涵,他的风采,不在于光环,而在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分论点二:风采在于将技术升华为艺术的创造力) 老王的风采,更在于他将“普通技术”化为“完美艺术”的创造力,焊接,在许多人眼中是枯燥的、重复的劳动,但在老王手中,它却成了一门艺术,这背后,是他对美的感知,对精度的苛求,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打磨,他用自己的双手,将冰冷的钢铁赋予了生命与温度,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工匠精神”的最高体现,他的作品,不仅是工业产品,更是艺术品,是“中国制造”向“中国精造”乃至“中国智造”转变的生动注脚,这种风采,质朴而震撼。
(辩证分析,体现思辨) 有人或许会认为,大李的科技创新更“高大上”,小刘的艺术表达更“时尚”,我们不能否认科学和艺术的魅力,但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家,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老王所代表的工匠精神,是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石,是实体经济振兴的保障,如果说大李是为国家打造“大脑”,那么老王就是在为国家锻造“筋骨”,没有千千万万个像老王一样的工匠,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他的风采,支撑起的是一个时代的脊梁。
(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老王以其对职业的无限忠诚和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当之无愧地是最具风采的人物,他让我们明白,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基层,让我们致敬每一位“大国工匠”,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匠心守初心,用实干铸辉煌,共同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年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总结
通过分析以上范文和题目,我们可以总结出2025年高考议论文的成功要素,这些要素在今天依然适用:
- 
精准审题,明确任务:
- 全国卷I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写信”,首先要明确写信对象(小陈、老陈等)、写信人(明华)、写信目的(劝阻、理解等),文体格式要规范,语气要得体。
 - 全国卷II是“权衡选择”型作文,不能简单地说“都好”,必须选择一个,并阐述理由,同时要体现对另外两个对象的“权衡”,即承认其价值,但说明为何自己选择的更具风采。
 
 - 
观点鲜明,立意高远:
- 开篇即亮出中心论点,观点要清晰、明确。
 - 立意要“高远”,不能停留在表面,比如写“老王”,不能只夸他技术好,要上升到“工匠精神”、“实业兴国”、“民族脊梁”的高度,写“大李”,则要联系到“科技创新”、“国家核心竞争力”等宏大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