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议论文网,时效性强的热点议题,你关注了吗?

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文体,它的核心是“说服”,即用逻辑和论据让读者接受你的观点。

议论文网,时效性强的热点议题,你关注了吗?-图1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

  1. 论点: 你要证明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点,论点必须明确、唯一、正确
  2. 论据: 你用什么来证明?支持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史实、数据、事例)和道理论据(名人名言、公理、定律)。
  3. 论证: 你怎么证明?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即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

议论文写作全流程指南

第一步:审题立意(明确“写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决定了文章的成败。

  • 抓关键词: 仔细阅读题目,圈出核心概念、限定词和关系词,例如题目“逆境出人才”,核心词是“逆境”和“人才”。
  • 明确关系: 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因果、条件,还是转折?逆境”是“出人才”的条件原因
  • 确立论点:
    • 观点要正确: 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基本常识。
    • 观点要明确: 不能模棱两可,要让读者一眼就知道你的立场,不要说“逆境对人才有影响”,而要说“逆境是成就人才的磨刀石”。
    • 观点要深刻: 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独到见解,不仅要说“逆境出人才”,还要思考“为什么逆境能出人才?”(因为它磨练意志、激发潜能、提供反思机会)。

第二步:构思结构(搭建“骨架”)

清晰的结构是议论文的骨架,最经典、最实用的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三段论。

引论(开头):凤头——精彩亮丽,引人入胜

  • 任务: 开门见山,亮出论点,用简短的文字引出话题,吸引读者。
  • 常用方法:
    • 开门见山法: 直接提出论点,如:“在我看来,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
    • 故事引入法: 讲一个简短、贴切的故事,引出论点。
    • 名言警句法: 引用一句名言,引出论点。
    • 现象设问法: 提出一个社会现象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然后顺势提出论点。

本论(主体):猪肚——内容充实,论证充分

这是文章的核心,需要用2-3个分论点来支撑中心论点。

  • 任务: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论证,让论点站得住脚。

  • 结构模式(强烈推荐):

    • 并列式: 几个分论点是平行关系,从不同方面支撑中心论点。
      • 中心论点: 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 分论点1: 坚持能帮助我们克服眼前的困难。(从“过程”角度)
      • 分论点2: 坚持能让我们在积累中实现量变到质变。(从“结果”角度)
      • 分论点3: 坚持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塑造强大的人格。(从“个人成长”角度)
    • 递进式: 几个分论点是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的关系。
      • 中心论点: 我们要勇于创新。
      • 分论点1(是什么): 创新是打破常规,是求异思维。(定义创新)
      • 分论点2(为什么): 创新是个人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论证重要性)
      • 分论点3(怎么办): 我们要培养好奇心,敢于试错,勇于挑战权威。(提出方法)
  • 段落内部结构(万能公式):分论点 + 阐释 + 论据 + 分析 + 小结

    • 分论点句: 段落开头第一句,清晰地表达本段的分论点。
    • 阐释: 简单解释或定义这个分论点。
    • 论据: 列举事实、数据或名言来证明分论点。
    • 分析: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把论据和分论点联系起来,分析“为什么这个论据能证明这个分论点”,这是展现你思辨能力的地方。
    • 小结: 回扣分论点,总结本段内容。

结尾):豹尾——简洁有力,余音绕梁

  • 任务: 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升华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常用方法:
    • 总结归纳法: 简要回顾本论部分的几个分论点,然后重申中心论点。
    • 呼应开头法: 回应开头的故事或问题,形成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 发出号召/展望未来法: 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或对未来进行展望,使主题得到升华。
    • 名言作结法: 用一句富有哲理或号召力的话结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论证方法(如何“说理”)

  • 举例论证: 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观点,这是最常用、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 道理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公理、定律、谚语等来证明观点,能增强文章权威性和文化底蕴。
  • 对比论证: 将性质、特征等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中一个观点的正确性,如“正反对比”。
  • 比喻论证: 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证明观点,使道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 因果论证: 通过分析原因来证明结果,或通过结果来追溯原因,揭示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素材积累(让你的文章“有血有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

  • 从哪里积累?

    • 课本: 语文、历史、政治课本是最好的素材库。
    • 新闻时事: 关注社会热点、科技前沿、国际大事,如“航天精神”、“抗疫精神”、“人工智能伦理”等。
    • 人物传记: 积累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特别是那些体现“奋斗”、“创新”、“奉献”等主题的人物。
    • 文学影视作品: 经典的书籍和电影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 生活观察: 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它们也是鲜活的素材。
  • 如何积累?

    • 分类整理: 建立“个人素材库”,按主题分类,如“奋斗”、“诚信”、“科技”、“文化”、“环保”等。
    • 多维使用: 一个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用于证明不同的分论点。“苏轼”的素材,既可以用来证明“豁达乐观”,也可以用来证明“坚守初心”,还可以用来证明“终身学习”。
    • 深入挖掘: 不要只记名字和事件,要思考事件背后的精神品质和它所反映的道理。

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1. 论点不明确或转移: 写着写着就忘了自己最初的观点,或者观点模糊不清。
    • 对策: 动笔前先写下中心论点,写作过程中时刻对照。
  2. “论点+论据”=“证完”: 只摆事实,不讲道理,把例子堆在一起,没有分析,像“观点+例子”的简单拼接。
    • 对策: 牢记“分析是灵魂”,每个例子后面都要跟上“为什么这个例子能证明我的观点”。
  3. 论据陈旧、单一: 满篇都是屈原、司马迁、爱迪生,缺乏时代感和新鲜感。
    • 对策: 主动积累新素材,将经典素材与当代事例结合。
  4. 结构混乱,逻辑不清: 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缺乏过渡和联系,东拉西扯。
    • 对策: 动笔前列好详细提纲,使用“其次、、“另一方面”、“因此”等关联词。
  5. 语言口语化、缺乏文采: 表达过于随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