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待优生辅导如何突破瓶颈?

第一部分:核心概念与辅导原则

在开始记录之前,首先要明确“待优生”的定位和辅导的基本原则。

待优生辅导如何突破瓶颈?-图1

什么是“待优生”? “待优生”通常指在学习、行为习惯、品德修养或心理素质等方面暂时落后于同龄人,有较大提升空间的学生,这一定义是动态的、发展的,旨在帮助他们“优化”,而非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

辅导的核心原则:

  • 爱与尊重是前提: 辅导的出发点必须是真诚的关爱和尊重,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而不是被评判。
  • 发现闪光点是关键: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辅导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建立自信。
  • 个性化是方法: 没有“万能钥匙”,必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 系统性是保障: 辅导不是一次两次的谈话,而是一个持续的、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的系统性过程。
  • 家校合作是助力: 积极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辅导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二部分:待优生辅导记录表(模板)

这份记录表分为“基础信息档案”和“过程跟踪记录”两部分,旨在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管理。

待优生基础信息档案(一式一份,长期保存)

学生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班级 学号
记录人/辅导教师 建档日期
主要问题领域 (可多选)
□ 学业成绩(语文/数学/英语/其他)
□ 学习习惯(听课/作业/复习/预习)
□ 行为规范(纪律/礼仪/课堂参与)
□ 同学交往(合作/冲突/孤立)
□ 心理状态(自卑/焦虑/逆反/缺乏动力)
□ 其他:____
问题表现与具体事例 (此部分要客观、具体,避免主观臆断)
例1:数学课上,经常趴在桌上,不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多次拖欠,单元测试成绩在40分以下。
例2: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习惯用推搡、骂人的方式解决,上周五因抢篮球与同学打架。
例3:性格内向,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课间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很少与同学交流。
学生优势与闪光点 (此部分是辅导的起点,非常重要!)
例1:虽然数学差,但美术课上很有创意,黑板报画得很好。
例2:力气大,热心,愿意帮老师搬书桌。
例3:作文虽然语句不通顺,但想象力丰富,故事情节很吸引人。
家庭背景与亲子关系 (简要了解,有助于分析问题成因)
例1:父母在外地工作,由祖辈监护,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学习疏于管理。
例2: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经常批评,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
例3:家庭氛围和谐,父母工作忙,但非常关心孩子,只是方法不当。
辅导目标(SMART原则) (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
短期目标(1-2个月):
数学作业能按时独立完成80%以上。
每周至少主动举手回答一次问题。
长期目标(本学期末):
数学成绩提升至及格线(60分)以上。
能与至少2名同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待优生辅导过程跟踪记录(每次辅导后填写)

学生姓名 班级
辅导日期 辅导时间
辅导地点 (如:办公室、教室、操场、家访等)
本次辅导主题/目的 (明确本次谈话要解决什么问题)
例:针对“拖欠作业”问题进行沟通,了解原因,共同制定改进计划。
辅导过程与主要内容 (详细记录谈话的流程、关键提问和学生的回答)
开场与建立信任: (如何引入话题,学生的反应)
“我注意到你最近数学作业有点困难,想和你聊聊,看看能不能帮到你。”
问题探究: (通过提问了解深层原因)
Q: “是不是作业里的题目太难了?”
A: “不是,是我上课没听懂,回家就不会做了。”
Q: “那上课为什么没听懂呢?是没精神,还是老师讲得太快?”
A: “有时候会走神……”
解决方案与计划: (与学生共同商议,达成共识)
我们约定:上课如果听不懂,可以举手问老师,或者下课来问我,我每天放学后留15分钟,专门帮你补习当天没弄懂的知识点,你同意吗?
学生反应与态度 (记录学生的情绪、态度和承诺)
学生一开始比较紧张,但看到我没有批评他,慢慢放松下来,听到我愿意每天帮他补习时,眼神里有光,点头同意了,并承诺“会努力试试看”。
辅导策略与方法 (本次辅导采用了哪些方法)
□ 倾听法 □ 赞扬法 □ 换位思考法 □ 目标设定法
□ 故事引导法 □ 游戏化辅导 □ 家校沟通
达成效果与反思 (评估本次辅导是否有效,有何收获)
效果: 学生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并愿意接受帮助,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反思: 下次辅导时,除了学业,也要多聊聊他的兴趣(篮球),拉近距离,要尽快和他的父母沟通,争取家庭支持。
后续跟进计划 (明确下一步要做什么)
教师行动: 从明天开始,每天放学后按约定进行15分钟辅导。
观察要点: 密切观察他未来三天的作业提交情况和课堂状态。
家校联动: 本周五前,电话联系其父母,反馈情况并争取配合。

第三部分:辅导策略与注意事项

有效的辅导策略

  1. “三明治”沟通法:

    • 第一层(表扬/肯定): 先肯定学生的优点或近期的一点进步。
    • 第二层(建议/批评): 用温和的方式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
    • 第三层(鼓励/期望): 表达对学生的信任和未来的期望。
    • 例:“我发现你最近上课比以前坐得端正了(肯定),如果能在听讲时再专注一点,成绩肯定能提高很多(建议),我相信你只要稍微努力一点,一定能做到(鼓励)。”
  2. 任务分解法:

    将一个大目标(如“提高数学成绩”)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如“今天弄懂一个知识点”、“完成一道练习题”),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让学生在“小成功”中积累自信。

  3. 兴趣迁移法:

    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如游戏、动漫、体育)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习动机,用游戏闯关的模式来布置作业。

  4. 榜样示范法:

    为学生树立可模仿的榜样,可以是班里的优秀同学,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科学家,用他们的故事激励学生。

  5. 契约法:

    对于有一定自控能力的学生,可以和他签订一份“成长契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以及完成目标后的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奖励,可以是一次特权、一句公开表扬等)。

重要注意事项

  • 保护隐私: 辅导记录是内部资料,严禁随意扩散,避免给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 避免贴标签: 记录中多用“行为描述”,少用“性格定义”,不说“他是个懒惰的学生”,而说“他在完成作业方面存在拖延现象”。
  • 保持耐心: 学生的转变是缓慢且反复的,切忌急于求成。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