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高校辅导员必须党员,是否影响多元育人?

是的,根据中国的相关规定,高校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

这不仅仅是一个“优先”条件,而是一个“必须”的硬性要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政策依据

这一要求主要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官方文件:

  1.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

    • 这是目前最核心、最权威的文件,其中第六条明确指出:“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
    • 该文件还要求,辅导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

    这份纲领性文件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要求“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并指出要“配齐建强思政工作队伍”,其中就包括辅导员队伍,文件精神导向性地要求这支队伍必须政治过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为什么必须是党员?

将“党员身份”作为辅导员的准入门槛,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

政治属性: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 角色定位: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他们不仅仅是学业上的导师,更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和政治上的“领航员”。
  • 政治要求:要承担起这一角色,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深刻理解并认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党员身份,才能确保这支队伍在政治上绝对可靠,能够准确、有效地向学生传达党的声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组织保障:确保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 组织基础: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辅导员作为高校基层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党组织在学生中的“神经末梢”和“战斗堡垒”,通过建立一支党员辅导员队伍,可以确保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能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中,从而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 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身份要求其在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辅导员作为党员,可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成为学生信赖和学习的榜样。

工作要求:便于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 共同语言:党员身份意味着辅导员与学生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有共同的组织归属和话语体系,这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开展党团建设、发展党员、培养骨干等工作。
  • 信任基础:在处理学生思想困惑、解决实际困难、化解矛盾时,党员的身份往往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选拔与管理:保证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 “入口关”:在选拔辅导员时,将党员身份作为硬性条件,是从源头上保证队伍政治素质的重要举措,这确保了进入这支队伍的人都经过了党组织的长期考察和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 “出口关”:党员身份也意味着辅导员要接受党组织更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如果出现政治问题或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党组织可以依据党章党规进行严肃处理,从而保证了队伍的纯洁性。

“高校辅导员必须是党员”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它根植于中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旨在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这一规定从政治、组织、工作和管理等多个维度,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保障,确保了这支队伍能够忠诚、有效地履行其“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