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2025高考议论文素材,哪些素材能适配所有新考题?

高考议论文通用素材库

使用本素材库的核心思路:不是背诵,而是理解,理解素材的核心精神,并学会用不同的事例去论证不同的观点。

2025高考议论文素材,哪些素材能适配所有新考题?-图1


第一部分:人物素材(分门别类,方便调用)

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这类素材适用于“爱国”、“责任”、“担当”、“奉献”、“小我与大我”等主题。

  • 钱学森:“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毅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国效力,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他用一生诠释了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 论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 黄旭华:“深潜”总师,为了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年,甚至无法与家人相见,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 论点: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坚守与寂寞。
  • 袁隆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追求,一生扎根田野,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解决了数亿人的吃饭问题,90岁高龄仍在田间地头奔波。
    • 论点:梦想的力量;实干兴邦;淡泊名利,造福人类。
  • 张桂梅: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高,帮助近2000名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她身患多种疾病,却用生命点亮了孩子们的未来。
    • 论点:教育的力量;坚韧不拔;大爱无疆;改变命运。

坚韧不拔与逆境奋斗

这类素材适用于“挫折”、“奋斗”、“坚持”、“逆境”、“磨砺”等主题。

  •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从“乌台诗案”到黄州、惠州、儋州,但他始终豁达乐观,在黄州,他写下《赤壁赋》,成就了文学史上的巅峰;在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苦中作乐。
    • 论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精神上的富足可以战胜物质上的匮乏;在逆境中绽放生命的光彩。
  • 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勇士,在听力完全丧失后,依然创作了《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不朽名作,他喊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 论点: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生命因抗争而精彩。
  •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一度想放弃生命,后来在母亲的鼓励下,与地坛对话,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论点:向死而生的勇气;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
  • 中国女排:从“五连冠”的辉煌,到雅典奥运会的惊天逆转,再到里约奥运的绝地反击,女排精神的核心是“拼搏、协作、永不言弃”。
    • 论点:团队的力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逆境中的崛起。

创新与突破

这类素材适用于“创新”、“变革”、“打破常规”、“挑战权威”、“面向未来”等主题。

  •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带领团队从古籍《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历经190次失败,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 论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坚持与执着;科学精神无国界。
  • 任正非:在华为被美国“卡脖子”的极限施压下,他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定力,他说:“我们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华为持续投入研发,构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 论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危机意识与远见卓识。
  •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挑战了统治千年的“地心说”权威,虽然因此遭受迫害,但他的学说开启了近代天文学的革命,也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 论点:真理需要勇气去捍卫;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敢于挑战权威。
  • 马云:从一名英语老师到创建阿里巴巴,他敏锐地洞察到互联网的潜力,开创了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云计算等多个新时代,他的故事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的最佳注脚。
    • 论点:抓住时代机遇;创新思维改变商业模式;梦想与行动力。

品格修养与价值选择

这类素材适用于“诚信”、“善良”、“坚守”、“选择”、“平凡与伟大”等主题。

  • 钟南山:在2003年非典和2025年新冠疫情中,他以84岁高龄再次临危受命,说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既有院士的专业,又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 论点: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风骨;实事求是的精神;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 张富清:在战争年代,他是冲锋陷阵的战斗英雄;在建设时期,他深藏功名,扎根基层,为贫困山区默默奉献60余年,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 论点:平凡中的伟大;淡泊名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了教育平民子弟,他脱下西装,穿上布衣,创办晓庄学校。
    • 论点:教育的真谛;无私奉献;知行合一。
  • “诚信”素材:商鞅“立木为信”变法成功;季布“一诺千金”的美誉;“感动中国”人物中,无数信守承诺的普通人。
    • 论点: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事业的基石;诚信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第二部分:名言警句(画龙点睛,提升文采)

  • 关于家国与责任: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 无限的风景,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
  • 关于奋斗与坚持: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关于创新与突破: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可引申为创新精神)
    • 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 关于品格与修养: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第三部分:社会热点与时事素材(彰显时代感)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受制于人到完全自主可控,从“区域”到“全球”,这是中国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的“中国精度”和“中国速度”。
    • 论点:自主创新;大国重器;集体智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碳中和”目标:中国向世界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预示着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 论点: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长远眼光与责任担当。
  •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不仅是对教育生态的纠偏,更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回归,是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关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