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包容如何化解当下社会矛盾?

包容,为世界注入温润的底色

世界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笔触,有的浓墨重彩,有的轻描淡写,有的笔锋刚劲,有的则圆润柔和,如何让这幅画卷和谐共生,而非相互抵消?答案,便是包容,包容,并非是对差异的漠视或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智慧,一种温润而强大的力量,它为世界注入了最温暖的底色。

包容如何化解当下社会矛盾?-图1

包容,首先意味着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对“异己”的尊重与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知识结构、价值观念都千差万别,这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必然各有不同,真正的智者,从不试图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而是懂得欣赏差异之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讲“仁爱”,道家倡“无为”,法家重“法治”,墨家主“兼爱”,他们思想迥异,甚至相互辩驳,但正是这种思想的碰撞与包容,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璀璨的轴心时代,倘若当时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历史的天空将何其单调,文明的发展又将何其停滞,包容,正是那片让不同思想得以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

包容,更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格局,一种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胸襟,它要求我们放下固有的偏见与执念,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世界,回望历史,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郑和下西洋的千帆竞发,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五千年而不断,正在于其“有容乃大”的胸怀,我们学习胡服骑射,也接纳佛教东渐;我们欣赏西域的葡萄美酒,也传播中原的造纸术,这种包容,不是文化上的自卑或附庸,而是一种自信的展现——因为我们相信,优秀的文化可以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反观当下,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地域歧视、党同伐异的现象,正是缺乏包容之心的体现,它们如同画布上的污点,破坏了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包容并非无原则的退让,它需要以坚守底线为前提,包容的“容”,是“容纳”,而非“纵容”,对于违背公序良俗、挑战道德底线、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真正的包容,是“和而不同”的智慧,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尊重他人表达的权利;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信仰,但理解他人选择的不同,它像一位宽厚的园丁,既能欣赏玫瑰的娇艳,也能容忍兰草的清幽,但绝不会任由杂草肆意生长,破坏了整个花园的生态。

在这个全球化日益加深、文明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包容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种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的阶梯,让我们学会以包容之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去欣赏多元的色彩,去拥抱这个复杂而真实的世界,当包容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便会消融,文明的冲突便会缓和,我们所共同生活的这幅人类文明画卷,必将更加绚烂夺目,充满生机与希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