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从“记叙文”的“讲故事”过渡到“讲道理”的文体,它的核心是说服读者,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不仅能提高语文成绩,更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下面我将从“是什么”、“怎么考”、“怎么学”、“怎么练”四个方面,为您提供一个完整的指导方案。
议论文是什么?(基本概念)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议论文不是讲故事,而是“讲道理”的文章。
- 核心三要素:
- 论点: 作者的观点、主张或看法,一篇文章通常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能会有分论点来支撑中心论点。
- 怎么找? 通常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或者用“我认为”、“我觉得”、“由此可见”等词语引出。
 
 - 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它是支撑论点的“证据”。
- 分类:
- 事实论据: 真实的事例、历史故事、数据、名人名言等。(最有说服力)
 - 道理论据: 公认的道理、科学原理、谚语、格言等。
 
 
 - 分类:
 
- 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是“证据”和“观点”之间的桥梁。
- 常见方法:
- 举例论证: 举一个或多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最常用)
 - 道理论证: 讲道理,用逻辑推理来证明观点。
 - 对比论证: 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中一个观点。
 - 比喻论证: 用打比方的方式,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 常见方法:
 
 - 论点: 作者的观点、主张或看法,一篇文章通常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能会有分论点来支撑中心论点。
 
小学议论文常考题型与解题技巧
议论文的阅读理解题,通常围绕“三要素”和文章结构来出题。
找中心论点
- 提问方式: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解题技巧:
- 很多议论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核心观点。
 - 看开头和结尾: 作者常常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或在结尾总结、强调观点。
 - 找标志性词语: 注意“我认为”、“由此可见”、“、“等引导性词语。
 - 概括全文: 如果没有明确的句子,就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在说明什么道理。
 
 
辨别论据类型
- 提问方式:
- 文中第X段用了什么论据来证明观点?
 - 这段话引用了名言/历史故事,属于哪种论据?
 
 - 解题技巧:
- 判断依据: 看这个论据是“一个具体的故事/事例”还是“一个公认的道理/名言”。
 - 事例 = 事实论据
 - 道理/名言 = 道理论据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提问方式:
- 第X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 解题技巧(万能答题公式):
- 第一步: 明确指出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
 - 第二步: 简要概括文中使用的论据内容。(如:举了……的例子)
 - 第三步: 分析作用,即这个方法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 举例论证: “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 道理论证: “引用了……的道理,从理论上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深度和权威性。”
 - 对比论证: “将……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是非曲直更加分明。”
 - 比喻论证: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使道理通俗易懂。”
 
 
 
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 提问方式:
-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 解题技巧:
- 联系上下文: 把这个词或句子放回原文中,看它前后说了什么。
 - 抓住关键词: 分析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其本义和引申义。
 - 明确指代: 如果是代词(这、那、它等),就要往前找,看它指代的是哪一句话或哪一个事物。
 - 结合论点: 思考这句话是如何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理解文章结构
- 提问方式:
- 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 第X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解题技巧:
- 常见结构:
- 总分总结构: 开头提出论点 → 中间分点论述(用几个分论点或论据) → 结尾总结全文。
 - 分总结构: 先摆出论据,分析现象,最后得出结论。
 
 - 段落作用:
- 开头段: 提出中心论点;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 中间段: 承上启下;充当过渡;用具体论据证明论点。
 - 结尾段: 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引人深思,留有余味。
 
 
 - 常见结构:
 
学习方法与步骤
拿到一篇议论文,可以按照这个“三步走”的方法来阅读:
- 初读,找论点: 快速阅读一遍,重点关注标题、开头和结尾,用笔划出中心论点,知道文章要讲什么“道理”。
 - 再读,理结构: 逐段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是怎么一步步证明这个观点的?用了哪些例子?哪些道理?把关键论据和论证方法用横线划出来。
 - 精读,答问题: 仔细阅读题目,带着问题回到原文中寻找答案,答案通常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要学会“从原文中找线索,用自己的话来组织”。
 
阅读练习示例
下面我们找一篇典型的、适合小学生的议论文来实战演练。
【练习材料】
谈礼貌
中国有句古话:“礼多人不怪。”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懂礼貌的人,总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怎样才能做到礼貌待人呢?
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在日常生活中,“请”、“谢谢”、“对不起”这些简单的词语有着神奇的力量,当你需要别人帮忙时,说一声“请”,会让人感到被尊重;当别人帮助你时,说一声“谢谢”,会让人感到温暖;当你不小心打扰或冒犯了别人时,说一声“对不起”,能化解矛盾,冰释前嫌,这些词语就像润滑剂,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礼貌的核心,在和别人交谈时,要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乘坐公共交通时,主动为老人、孕妇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其修养的外在表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衣着整洁得体,这些都是礼貌的基本要求,一个举止优雅的人,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好感。
礼貌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让我们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让我们的生活因礼貌而更加美好。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 “礼多人不怪”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校园里,我们可以怎样做到“礼貌待人”?(开放性题目)
 
【参考答案与解析】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答案: 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 解析: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谈礼貌”,开头第一句就点明了“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尾又总结“让我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综合来看,这就是文章的核心观点。
 
 -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 答案: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