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详细的心理辅导档案指南,包括其定义、重要性、核心构成要素、书写原则、注意事项以及模板示例。

什么是心理辅导档案?
心理辅导档案,是指在心理咨询/辅导过程中,咨询师系统、规范、客观地记录与来访者相关的所有重要信息的书面文件,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性记录,贯穿于辅导的始终。
心理辅导档案的重要性
-
法律与伦理保障:
- 保护来访者:记录咨询过程、干预措施和来访者状况,是应对潜在危机、纠纷或法律诉讼的重要证据。
- 保护咨询师:证明咨询师提供了符合专业标准的服务,履行了告知、保密、转介等伦理义务。
-
专业连续性:
- 如果因故需要更换咨询师,档案能帮助新咨询师快速了解来访者的情况,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 咨询师自己查阅档案,可以回顾咨询历程,评估进展,调整咨询策略。
-
促进专业反思与成长:
书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反思,通过回顾记录,咨询师可以审视自己的咨询技术、反移情和关系处理方式。
-
研究与教学:
在严格保护来访者隐私的前提下,经过匿名化处理的档案是宝贵的临床资料,可用于案例研讨、学术研究和教学培训。
-
机构管理与评估:
咨询机构可以通过档案抽查来评估咨询师的工作质量和专业水平。
心理辅导档案的核心构成要素一份完整的心理辅导档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档案
这部分信息通常在初次会谈时收集,相对固定。
-
来访者信息:
- 编号/档案号:唯一识别码,保护隐私。
- 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
- 联系方式:电话、地址(可选)。
- 紧急联系人:姓名、关系、电话(用于危机干预)。
- 信息来源:自我介绍、亲友转介、医生推荐等。
-
咨询师信息:
- 姓名、资质、联系方式。
-
咨询机构信息:
- 机构名称、地址。
-
档案管理信息:
- 建档日期、首次咨询日期、最近咨询日期。
- 档案存放位置(如:保密柜、加密电子文件夹)。
第二部分:首次评估与记录
这是档案中最核心、最详细的部分,通常在1-3次会谈内完成。
-
主诉:
来访者用他自己的语言描述的主要问题和困扰,要尽量引用原话,并注明日期。“‘我最近一个月总是睡不好,一想到要上班就心慌,已经影响到正常工作了。’——2025/10/26”
-
个人史:
- 成长史:早年经历、与父母/抚养人的关系、重要生活事件(如搬家、亲人离世、升学等)。
- 教育史:学习经历、学业表现、师生关系。
- 工作史:职业发展、工作表现、同事/上下级关系。
- 婚恋史:恋爱经历、婚姻状况、家庭关系。
- 健康状况:
- 生理健康:重大疾病史、手术史、长期用药情况、生活习惯。
- 心理健康:既往心理咨询/精神科就诊史、诊断(如有)、是否正在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
- 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朋友、同事等支持网络的评估。
-
心理状态评估:
- 精神状况检查:观察并记录来访者的意识、仪表、接触、言语、情绪、思维、认知功能、行为举止等。
- 心理测验结果:如SCL-90、SAS、SDS、EPQ、MMPI等,需注明测验名称、日期、分数及简要解释。
-
初步诊断与评估:
- 问题评估:对来访者核心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成因进行分析。
- 优势与资源评估:评估来访者的内在优势(如韧性、认知能力)和外在资源(如支持系统)。
- 初步诊断:如果适用,根据DSM-5或ICD-11等诊断标准给出初步诊断(如:焦虑状态、适应障碍等),注意,只有具备处方权的精神科医生或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学家才能做出正式诊断。
- 咨询目标:与来访者共同商定短期和长期咨询目标(需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
-
咨询方案:
- 咨询理论取向: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
- 咨询频率与时长:如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 预期疗程:预估咨询的大致周期。
- 保密协议的说明:向来访者解释保密原则及其例外情况(如自伤/伤人风险、法律强制要求等)。
第三部分:每次会谈记录
这是档案的主体,是动态、持续的过程记录。
标准格式(SOAP格式):
-
S - Subjective (主观记录):
- 记录来访者的主观报告,包括其想法、感受、行为、梦境、生活事件等。
- 重点:客观描述,尽量使用来访者自己的语言。“来访者报告,本周与上司发生了一次争执,感到‘很委屈’和‘无力’。”
-
O - Objective (客观记录):
- 记录咨询师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包括:
- 来访者的情绪、表情、肢体语言。
-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关键言行。
- 咨询关系中的互动模式(如沉默、阻抗、移情等)。
- 重点:非评判性的观察。“来访者谈及争执时,低头,双手紧握,声音变小,咨询师共情了他的感受。”
- 记录咨询师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包括:
-
A - Assessment (评估与分析):
- 咨询师对本次会谈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重点:基于专业理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展、咨询关系等进行评估。“看来访者将此次冲突泛化为‘自己总是不被认可’,这可能与其早年形成的‘我不够好’的核心信念有关,咨询关系建立良好,来访者能坦诚表达。”
-
P - Plan (计划与干预):
- 基于评估,制定下一次会谈的计划或本次会谈的干预总结。
- 重点:具体、可操作。
- “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记录一周内与‘我不够好’想法相关的自动化思维。”
- “下次会谈将探讨其核心信念的来源。”
- “继续提供支持性环境,处理其委屈情绪。”
第四部分:总结与终止记录
当咨询达到目标或需要结束时,撰写总结报告。
-
总结报告:
- 回顾:简要回顾咨询过程、主要议题和干预方法。
- 评估:评估咨询目标的达成情况、来访者的整体变化和成长。
- 讨论:讨论咨询中的关键转折点、移情与反移情等。
- 建议:对来访者未来的生活、学习或是否需要继续接受咨询提出建议。
-
终止/转介记录:
- 记录终止或转介的原因、双方对终止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 如转介,需记录转介去向、原因及与转介机构的沟通情况。
第五部分:其他补充材料
- 知情同意书:咨询开始前签署的知情同意书、保密协议等。
- 心理测验报告:原始测验报告及解释。
- 相关文件:如与学校、单位或监护人沟通的记录(需获得来访者授权)、危机干预记录等。
- 督导记录:如有接受督导,需记录督导的时间、内容和建议。
书写原则与注意事项
- 客观性:只记录事实和观察,避免使用主观臆断、评判性或带有情绪色彩的词语(如“懒惰”、“固执”),多用描述性语言,少用评价性语言。
- 专业性:使用专业术语,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深度。
- 及时性:最好在每次会谈结束后24小时内完成记录,以保证记忆的清晰。
- 保密性:
- 最高原则,档案必须存放在安全、保密的地方(上锁的文件柜或加密的电脑)。
- 电子档案:必须设置密码,并定期备份。
- 纸质档案:严禁无关人员翻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