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议论文不骄不馐,当下青年如何践行?

不骄不馁:人生航船的压舱石

人生如航船,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前行,时而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时而狂风骤雨,惊涛骇浪,在这漫长的航程中,什么才能确保我们行稳致远,不迷失方向,不倾覆翻船?答案或许有很多,但“不骄不馁”这四个字,无疑是最重要的压舱石,它是一种智慧,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历经世事沉淀后的人生境界。

议论文不骄不馐,当下青年如何践行?-图1

不骄,是顺境中的清醒剂,是成功者的护身符。

“胜不骄”的道理,自古便有,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威震诸侯,可谓功高盖世,胜利的果实与昔日的荣光,却成了他骄傲自满的温床,他火烧阿房宫,坑杀二十万秦卒,刚愎自用,不听亚父范增之谏,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霸王别姬的悲剧,他的失败,非战之罪,而是骄兵必败的铁证,反观越王勾践,国破家亡,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三千越甲可吞吴”,他的成功,恰恰在于从未因一时的困境而丧失斗志,更在于成功后依然保持着清醒与敬畏。

骄傲,是滋生失败的温床,它让人满足于现状,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它让人听不进逆耳忠言,关闭了智慧的大门;它让人目空一切,失去了应有的敬畏之心,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一时的成功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若因一次胜利便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很快就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真正的强者,懂得将每一次成功都视为新的起点,把鲜花和掌声化为继续前行的动力,而非停滞不前的理由,他们如同一棵大树,越是根深叶茂,越是谦逊地向大地汲取养分。

不馁,是逆境中的强心针,是奋斗者的精神支柱。

“败不馁”的信念,是支撑我们穿越黑暗、走向光明的灯塔,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经历了上千次失败,当别人嘲笑他时,他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正是这种“不馁”的乐观与坚韧,最终点亮了整个世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挫折与失败是常态,面对困境,是选择一蹶不振,还是选择擦干眼泪、重整旗鼓,这决定了我们的人生高度。

馁,是消磨意志的腐蚀剂,它让人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丧失了挑战的勇气;它让人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潭,看不到前方的希望;它让人在反复的打击下,最终向命运缴械投降,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有永不言败的奋斗者,从司马迁受宫刑之辱而著《史记》,到贝多芬失聪后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第九交响曲》;从中国革命在一次次“围剿”中浴火重生,到无数创业者在市场寒冬中咬牙坚持,他们的人生轨迹,无一不闪耀着“不馁”的光芒,这种精神,让我们在跌倒时能勇敢地爬起来,拍拍尘土,笑着说:“没关系,再来一次!”

不骄不馁,是人生航向的智慧罗盘。

“不骄”与“不馁”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格,只“不馁”而“不骄”,容易变得固执偏激,一条道走到黑,缺乏反思与调整的智慧;只“不骄”而“不馁”,则可能变得谨小慎微,错失良机,缺乏开拓与创新的锐气,真正的智者,懂得在顺境中保持谦卑,在逆境中坚守信念;懂得在成功时总结经验,在失败时汲取教训。

要做到不骄不馁,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成败观,成功,是努力与机遇的结合,应感恩而非自傲;失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应反思而非自弃,我们需要拥有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将目光放长远,不因一时的得失而动摇内心的根基,正如登山,登顶时的喜悦固然令人振奋,但更重要的是欣赏沿途的风景,并时刻提醒自己,下山之后还有更高的山峰等待攀登。

“不骄不馁”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修行,它要求我们在掌声中保持冷静,在质疑中坚守自我;在顺境中看到危机,在逆境中看到希望,让我们将“不骄不馁”作为人生的压舱石,以谦逊之心对待每一次成功,以坚韧之姿面对每一次挑战,我们的人生航船,方能穿越风雨,行稳致远,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