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一头系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它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从“地沟油”到“染色馒头”,从“瘦肉精”到“毒奶粉”,一桩桩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了公众的神经,拷问着社会的良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好我们“舌尖上的安全”,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

守护食品安全,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坚守道德与法律的底线。 企业是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一些不法商家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置法律于不顾,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抛诸脑后,他们或使用劣质原料,或滥用添加剂,或伪造生产日期,这些行为不仅是对市场的破坏,更是对生命的漠视,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要“严惩”,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违法企业施以重罚,让其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提高其违法成本;要“引导”,通过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推行“红黑榜”制度等方式,激励企业自律,让诚信经营成为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唯有如此,才能倒逼企业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产生。
守护食品安全,政府是监管主体,必须织密法治与监管的天罗地网。 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等问题,决定了政府必须扮演好“守护神”和“裁判员”的角色,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但“九龙治水”、监管盲区、地方保护等问题依然存在,政府监管必须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要完善法律法规,为食品安全提供坚实的法律后盾,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要创新监管模式,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可追溯的智慧监管体系,让问题食品无处遁形,要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监管合力,对监管失职渎职行为严肃追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守护食品安全,社会是监督力量,必须凝聚共识与共治的磅礴伟力。 食品安全不是政府和企业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每一位消费者都是食品安全的直接体验者和最终受益者,拥有监督权和举报权,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通过“12315”等渠道积极维权,形成“人人喊打”问题食品的舆论氛围,媒体要发挥好舆论监督的“探照灯”作用,敢于揭露黑幕,曝光不法行为,引导公众科学消费,提升辨别能力,行业协会也应加强自律,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行业规范,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只有当政府、企业、媒体、消费者等各方力量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才能构建起“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让食品安全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舌尖上的安全”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持久战,它需要企业守住良心,政府铁腕监管,社会共同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共同筑牢食品安全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共同守护好我们美好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