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繁入简,大道至简
世间万物,皆有其形态,或如春日繁花,绚烂夺目;或如秋日枯叶,简约素净,人生百态,世事变迁,亦不外乎一个“繁”与“简”的命题,我们常被繁杂的表象所迷惑,追逐着无尽的“繁”,却往往忽略了,真正的智慧与境界,往往蕴藏在“简”的深邃之中,我认为,人生的修行,便是一个由繁入简,最终抵达“大道至简”的过程。

“繁”是生命的底色,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繁”的世界,自然的壮丽,源于物种的繁盛与生态的复杂;文明的璀璨,源于思想的碰撞与文化的交融;个人的成长,源于知识的积累与经历的丰富,若无“繁”,世界将是一片荒芜,生命将失去色彩与活力,青年时代,我们求知若渴,博览群书,这是“繁”;初入社会,我们尝试各种角色,应对无数挑战,这亦是“繁”,正是这段“繁”的历程,为我们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磨砺了我们的心智,它如同百川汇海,只有经历了无数支流的汇集,才能形成浩瀚无垠的海洋,我们不应畏惧“繁”,而应将其视为生命丰盈的证明与成长的阶梯。
“繁”过则累,唯有“简”能澄明心境,回归本真。
当“繁”超越了必要的限度,便会成为一种负担,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被消费主义的浪潮裹挟,追逐着最新款的手机、最时尚的服饰、最奢华的装修,我们的生活空间被物品填满,精神世界却日益空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海量的资讯、无休止的社交、碎片化的娱乐所包围,我们的注意力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深度思考的能力也随之退化,我们看似拥有一切,实则被“繁”所奴役,身心俱疲。
“简”便成为了一剂良方,这里的“简”,并非贫乏与简陋,而是一种去芜存菁的智慧,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它是一种“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造,正如国画中的留白,看似空无一物,却给观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如书法中的飞白,看似力道不足,却蕴含着笔走龙蛇的气韵,生活的“简”,是整理衣柜,舍弃不再穿着的衣物,让空间清爽;是精简社交,远离消耗你的人,让关系纯粹;是专注一事,摒弃不必要的干扰,让内心安宁,通过“简”,我们得以从物质的堆砌和信息的洪流中抽身而出,看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简”是“繁”的升华,是智慧的结晶。
由繁入简,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阅历去辨别,有足够的勇气去舍弃,有足够的智慧去沉淀,正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能从千头万绪的木料中,一眼看出最合适的形态,寥寥数刀,便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作品,他的“简”,是建立在无数次尝试与失败之上的“繁”的结晶。
人生的境界,亦是如此,年轻时,我们追求“繁”,渴望拥有全世界;待到中年阅尽千帆,方才懂得“人生减去法”的重要,减去不必要的欲望,减去无效的社交,减去精神的内耗,剩下的,便是生命中最纯粹、最宝贵的部分,这是一种“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的通透,是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淡然,真正的强大,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能放下多少,当一个人能于“繁”中守其“简”,于“简”中见其“繁”,他便抵达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繁”与“简”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循环往复,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繁”,在广阔的世界中汲取养分;更应以清醒的智慧追求“简”,在纷繁的世事中守住本心,人生的旅途,就是一场从加法到减法的修行,唯有拨开层层迷雾,方能看见那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真理——大道至简,繁盛于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