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过瘾议论文

“过瘾”之后,我们追寻什么?

“过瘾”,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词,它像一阵短暂而猛烈的风,吹拂过我们的感官,带来一种酣畅淋漓、欲罢不能的极致体验,从舌尖的麻辣鲜香,到指尖的游戏胜利,再到屏幕里的情节高潮,“过瘾”以其直接、强烈的方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难以割舍的慰藉与追求,当我们沉醉于这片刻的“过瘾”之后,是否应该停下脚步,追问一句:这短暂的满足之后,我们真正追寻的,又是什么?

过瘾议论文-图1

“过瘾”是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奖赏。 从本质上讲,“过瘾”是人类大脑对特定刺激做出的即时反应,当我们品尝到辛辣的食物,味蕾受到刺激,大脑会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当我们打赢一场游戏,获得即时的胜利反馈,大脑同样会给予奖励,这种“即时满足”机制,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存本能,是对有益行为(如进食、繁衍)的强化,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这种机制被无限放大,我们渴望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迅速摆脱焦虑、无聊和疲惫,“过瘾”便成了最高效的解药,它像一剂强效的麻药,暂时麻痹了现实的苦涩,让我们在虚幻的快感中找到片刻的喘息。

“过瘾”的代价是深远的。 它如同一场华丽的烟火,绽放时绚烂夺目,却转瞬即逝,留下一片空寂,这种快感是短暂的、表层的,无法触及精神世界的深层需求,过度沉迷于“过瘾”,会让我们陷入“成瘾-满足-空虚-再成瘾”的恶性循环,为了追求下一次“过瘾”,我们不断加大刺激的剂量,口味越来越重,游戏越来越上瘾,短视频越来越无脑,我们不仅会耗尽时间和精力,更会逐渐丧失对持久、深刻事物的感知能力,就像习惯了重口味的人,再也无法品味清汤的鲜美;习惯了快节奏刺激的人,也难以静下心来读完一本好书,我们用“过瘾”的快感,交换了内心的深度与宁静。

真正的满足,源于“过瘾”之后的“回味”。 如果说“过瘾”是感官的狂欢,回味”则是精神的沉淀,一顿精心烹饪的家常菜,其“过瘾”或许不如快餐猛烈,但那份饱含亲情与温暖的“回味”,却能滋养心灵许久,一次挑战自我的远足,过程充满艰辛,登顶时的“过瘾”只是瞬间,但那份克服困难、欣赏壮丽风景的“回味”,却能成为长久的精神财富,一本伟大的著作,阅读时可能需要耐心思考,远不如看一部爽剧来得“过瘾”,但它所引发的思考、带来的启发,其“回味”的价值,是任何短暂的快感都无法比拟的,这种“回味”,是知识的积累,是能力的提升,是情感的共鸣,它构成了我们生命厚度的基石。

我们需要的不是戒绝“过瘾”,而是驾驭“过瘾”。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过瘾”是一种低层次的、易得的快乐,它可以是生活的调味品,但不该成为主食,我们应该学会辨别哪些“过瘾”是有益的,哪些是消耗性的,通过运动来“过瘾”,收获的是健康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通过学习新技能来“过瘾”,获得的是成长的喜悦和自信的提升,这些“过瘾”,同样是强烈的,但它们通向的是更长远的满足。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主动去追寻那些能带来“回味”的事物,培养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爱好,如书法、绘画、乐器;投身一项有意义的事业,在创造价值中实现自我;与家人朋友进行深度交流,在情感联结中感受温暖,这些事情或许不会立刻带来“过瘾”般的快感,但它们像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能给予我们稳定而持久的幸福。

“过瘾”是欲望的呐喊,而“回味”是灵魂的低语,在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无法逃避诱惑,也无需刻意压抑,但我们必须学会在短暂的感官盛宴之后,回归内心,去倾听灵魂的呼唤,毕竟,人生这场漫长的旅途,真正让我们行稳致远的,不是那些转瞬即逝的“过瘾”,而是那些能够沉淀下来,成为我们生命底色的“回味”,让我们在享受“过瘾”的激情之后,勇敢地踏上追寻“回味”的征途,去创造一个更加丰盈、深刻的人生。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