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心镜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保持真实映照?

拂拭心镜,照见真实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三面镜子,皆为外物,帮助我们审视外在的世界与自身的言行,在这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有一面更为根本、也更为重要的镜子,它深藏于每个人的内心,名为“心镜”,心镜,是我们感知世界、认识自我、安顿灵魂的内在视域,它映照出的,不仅是外界的影像,更是我们内心的真实状态,人的一生,便是一场不断拂拭心镜,使其保持清明的修行。

心镜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保持真实映照?-图1

心镜之形,由境而生。 心镜并非天生澄澈如一汪秋水,它如同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初时蒙尘,甚至布满裂痕,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人事,如同一双双无形的手,在心镜上刻画着痕迹,成长于温暖和谐的环境,心镜便可能温润明亮,映照出世界的美好;反之,若饱经风霜与创伤,心镜上便可能布满阴霾与裂痕,折射出扭曲与灰暗,外界的风雨是心镜的磨刀石,既能使其光华内敛,也能使其伤痕累累,心镜的初始状态,虽受先天影响,但更多地取决于后天的“境遇”,它是一面被动承受的镜子,记录着我们生命的全部过往。

心镜之明,由识而定。 心镜的价值不在于它记录了什么,而在于它如何呈现,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看到的是“只剩一半”,乐观者看到的却是“还有一半”,这便是“识”的力量,即我们的认知、观念与智慧,心镜本身是中性的,但通过它的“识”去解读世界,影像便有了温度与色彩,学识浅薄者,心镜如同一面哈哈镜,将世界变形、放大,常因小事而焦虑,因误解而愤怒;而学识渊博、智慧通达者,心镜则如同一面高倍放大镜,能洞察事物本质,亦如同一面滤光镜,能过滤掉浮躁与偏见,沉淀下从容与淡定,擦拭心镜,最核心的功夫,便是提升我们的“识”,用知识去填充,用智慧去打磨,让心镜从“哈哈镜”变为“透视镜”,看得更深,看得更远。

心镜之净,由修而成。 既然心镜会蒙尘,那么拂拭它便成了我们一生的必修课,这“拂拭”的功夫,便是“修身”,如何拂拭?

当以“自省”为拂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日的反躬自省,便是拿起拂尘,轻轻扫去心镜上的尘埃,我们是否因一时的冲动而伤害了他人?是否因固有的偏见而误解了朋友?是否因追逐名利而迷失了自我?通过自省,我们能及时察觉心镜上的污点,并予以清除,防止污渍日久弥深,难以磨灭。

当以“宽容”为清水。 心镜的裂痕,往往源于怨恨与计较,他人的无心之失,世人的不解与中伤,都可能在我们心中划下伤痕,若我们紧抓伤痕不放,心镜便会变得支离破碎,映照出的世界也必然是破碎而痛苦的,唯有以宽容为清水,去涤荡这些怨恨,原谅他人的不完美,也原谅自己的不完美,心镜的裂痕才可能被弥合,重新变得完整而温润。

当以“淡泊”为锦缎。 外界的喧嚣与诱惑,如同一团团迷雾,会笼罩在心镜之上,使其模糊不清,对名利的过度追求,对得失的斤斤计较,都会让心镜蒙上厚厚的功利之尘,我们需要学会淡泊,为心镜罩上一层宁静的锦缎,在物欲横流中保持一份清醒,在浮躁喧嚣中坚守一份宁静,心镜才能不为外物所扰,清晰地映照出内心真正的渴望与方向。

人生如旅,我们皆是行者,行囊里最重要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面随身携带的心镜,它映照前路,也映照归途;它审视他人,也审视自我,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矣,心镜记录了我们所有的悲欢离合、成长蜕变。

让我们都成为自己心镜的忠实守护者,用自省拂去尘埃,用宽容弥合裂痕,用淡泊滤去喧嚣,当我们的心镜足够清明,便能照见世界的本真,照见他人的善意,更能照见那个最真实、最通透、最美好的自己,那时,无论外界风雨如何变幻,我们都能心如明镜,不为所动,从容前行,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