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心墙,筑建桥梁
世间万物,皆有形有质,一砖一瓦,可筑成遮风挡雨的屋舍;一草一木,可构成生机盎然的园林,而在所有人造之物中,“围墙”无疑是最具矛盾与张力的存在,它既是守护与安宁的象征,也是隔绝与分裂的根源,如何看待围墙,如何对待围墙,映照出的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社会的智慧,乃至一个时代的胸襟。

围墙,首先是一道物理的界限,守护着秩序与安宁。 从远古的部落栅栏到皇城的巍峨宫墙,从寻常百姓院的竹篱笆到现代社区的钢筋铁栏,围墙的诞生,源于人类对安全感的本能需求,它圈定了一方领地,划清了“我”与“他”的边界,为内部的秩序与安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没有围墙的庭院,易受侵扰;没有边界的国家,难保安宁,在这一点上,围墙是必要的盾牌,是抵御风雨的壁垒,是文明得以稳定存续的基石,我们尊重并理解这种物理意义上的围墙,它让我们拥有一个可以休憩、可以耕耘的家园。
当围墙从物理实体升华为心灵的壁垒,它便从守护者变成了囚笼。 人心之墙,看不见,摸不着,却比任何有形的围墙都更加坚固和危险,这堵墙,由猜忌、偏见、傲慢与冷漠的砖石砌成,它将人与人之间隔开,让善意无法抵达,让理解无法生根,邻里之间,因一墙之隔,老死不相往来;朋友之间,因一句误会,筑起高墙,再无信任可言;国家之间,因意识形态的差异,筑起“柏林墙”般的屏障,对峙与冲突由此而生,这堵心墙,看似保护了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实则也囚禁了我们自己,让我们在孤独与狭隘中,错失了世界的广阔与温暖。
推倒心墙,并非要我们放弃原则与底线,而是要选择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与世界相处。 真正的强大,不是将自己包裹在密不透风的堡垒里,而是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推倒心墙,需要我们放下无谓的猜忌,用真诚去沟通;需要我们打破固执的偏见,用同理心去倾听;需要我们摒弃傲慢的优越感,用谦逊去学习,当我们愿意主动向他人敞开心扉,我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友谊,更是视野的拓宽和人格的完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后,每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
从更宏大的视角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推倒无形的“围墙”。 闭关锁国,曾是某些王朝的“围墙”,它带来了一时的安稳,却最终导致了落后与挨打,而改革开放,则是一场伟大的“拆墙”运动,它推倒了思想的围墙、技术的围墙、市场的围墙,让中国融入了世界,也让世界拥抱了中国,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我们更应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推脱保护主义的壁垒,拆除单边主义的藩篱,以开放合作取代封闭对抗,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和谐的世界。
围墙,是界限,也是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做围墙内的囚徒,在狭小的世界里寻求虚假的安全;也可以选择做围墙外的行者,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广阔的天地,让我们主动去推倒那些阻碍我们与他人、与世界连接的无形之墙,用沟通的砖石,用理解的钢筋,去筑建一座座通往彼此心灵的桥梁,当心墙不再,世界便会豁然开朗,我们每一个人,也将在无垠的连接中,找到真正的归属与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