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心理辅导个案最新进展如何?

心理辅导个案的核心构成要素

一份严谨的个案报告,既要保护来访者隐私,又要清晰、专业地呈现工作过程,通常遵循“去识别化”(De-identification)原则,即隐去所有可能暴露来访者身份的真实信息(如姓名、地名、公司名等)。

心理辅导个案最新进展如何?-图1

第一部分:一般信息

这部分是档案的基础,用于快速识别和管理。

  • 个案编号: 机构内部使用的唯一编号。
  • 咨询日期: 首次及后续咨询的日期和时间。
  • 咨询师信息: 姓名、资质、联系方式。
  • 来访者信息: 使用化名(如:小A、L女士),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联系方式(可留空或仅记录最后几位),紧急联系人。
  • 转介来源: (如适用)自我求助、朋友推荐、医院转介、学校转介、公司EAP等。
  • 咨询地点: 咨询室、线上视频等。

第二部分:主诉与问题呈现

这是来访者主动提出的问题和困扰,是咨询的起点。

  • 主诉: 用来访者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描述他/她为什么来寻求帮助,通常是一两句话。
    • “我最近一个月总是失眠,情绪很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 问题呈现: 详细描述来访者的困扰,包括:
    • 问题发生的时间、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 问题的具体表现: 行为上(如回避社交、酗酒)、情绪上(如焦虑、悲伤、愤怒)、认知上(如消极想法、注意力不集中)、生理上(如头痛、心慌、食欲改变)。
    • 问题的影响: 对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方面造成了哪些困扰。

第三部分:个人史与背景信息

这部分帮助咨询师全面了解来访者,理解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 成长史:
    • 出生与早期发展:是否足月、顺产,童年身体状况。
    • 家庭环境:父母关系、教养方式(权威型、溺爱型、忽视型等)、兄弟姐妹关系。
    • 重要童年经历:是否有创伤、被欺凌、重大丧失(如亲人离世)等。
    • 学校经历:学业表现、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 教育与职业史:
    • 求学经历,关键转折点。
    • 职业发展路径,工作满意度,职场人际关系。
  • 婚恋与家庭史:
    • 恋爱史,婚姻状况,与配偶/伴侣的关系模式。
    • 子女情况(如有)。
  • 社会支持系统:
    • 主要的人际关系网络(朋友、同事、亲戚)。
    • 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和现状。
  • 健康状况:
    • 躯体健康: 有无重大疾病、慢性病、手术史。
    • 精神健康: 过去是否有过心理咨询或精神科治疗史,有无被诊断过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目前正在服用何种药物。
    • 物质使用: 是否吸烟、饮酒、使用成瘾性药物。
  • 个人资源与优势:

    来访者的兴趣爱好、性格中的优点、曾经成功应对困难的经历等,这部分有助于评估来访者的韧性和内在资源。

第四部分:心理评估与诊断

这是基于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 心理状态评估: 通过观察和交谈,对来访者当前的精神状态进行描述。
    • 意识与感知: 是否清晰,有无幻觉、错觉。
    • 情绪与情感: 主导情绪(如焦虑、抑郁),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 思维与认知: 逻辑是否清晰,有无强迫思维、偏执观念,自我评价如何。
    • 意志与行为: 意志活动是否减退(如动力不足),有无冲动、攻击或回避行为。
    • 自知力与求治动机: 对自身问题的认识程度,改变的意愿有多强烈。
  • 初步诊断/概念化:
    • 初步诊断: (如适用,需由具备资质的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做出)根据DSM-5或ICD-11等诊断标准,给出初步诊断。“重度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等。
    • 个案概念化: 这是比诊断更重要的部分,是咨询师整合所有信息后,对来访者问题形成的个性化、动态的理解,它回答了“为什么这个人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
      • L女士的抑郁情绪,源于其“必须完美”的核心信念,这一信念形成于其严苛的童年教养模式,近期工作上的挫折(触发事件)激活了她的负面自动化思维(“我一无是处”),导致了情绪和行为上的瘫痪(回避、哭泣)。

第五部分:咨询目标与计划

这是咨询的“蓝图”,明确方向和路径。

  • 咨询目标:
    • 短期目标: 缓解当前最痛苦的症状。“降低焦虑水平,改善睡眠。”
    • 长期目标: 解决根本问题,促进人格成长。“建立健康的自我价值感,学会用更灵活的方式应对压力。”
    • 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
  • 咨询计划:
    • 咨询频率与时长: 如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 咨询理论取向: 明确所采用的理论基础,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以人为中心疗法等,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取向。
    • 干预策略: 计划使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针对CBT,计划使用“思维记录表”识别和挑战负面思维;针对精神分析,计划探索移情和早期记忆。

第六部分:咨询过程摘要

这是个案报告的主体,记录每次咨询的核心内容,通常会按时间顺序或主题进行摘要。

  • 每次咨询的摘要可包括:
    • 主要议题: 本次讨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 关键过程: 来访者的主要情绪、重要的想法、关键的事件叙述,咨询师的回应、干预技术和策略。
    • 治疗关系: 咨询联盟的建立情况,有无移情或反移情现象。
    • 重要进展与阻抗: 来访者有哪些领悟或行为上的积极改变?出现了哪些阻抗或困难?
    • 布置的家庭作业: (如适用)要求来访者完成的练习。
    • 下次咨询的议题: 对下一次会谈的初步规划。

第七部分:咨询效果评估与总结

  • 效果评估:
    • 使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如SCL-90, SDS, SAS)在咨询前后进行测评,用数据说明变化。
    • 来访者主观报告的改善情况。
    • 功能恢复情况(工作、社交是否改善)。
  • 总结与反思:
    • 对整个咨询过程的回顾和总结。
    • 对咨询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
    • 咨询师的专业反思: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对个案有何新的理解?
    • 对来访者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简化案例模板示例

个案编号: 2025-C-015 化名: 小王 性别:年龄: 24岁 职业: 研究生 咨询日期: 2025年10月 - 2025年12月 (共8次)

主诉与问题呈现 主诉:“我感觉特别焦虑,无法集中精力写论文,已经拖延了一个月,担心毕不了业。” 问题呈现:小王是一名研三学生,因毕业论文进展缓慢而前来求助,他报告说,过去一个月,每天坐在电脑前超过8小时,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同时伴有严重的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心慌、食欲下降,他感到非常自责和绝望,甚至萌生了退学的念头。

个人史与背景信息 成长史:独生子,父母为教师,家教严格,从小被要求“必须优秀”,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与父母关系良好,但情感交流较少,习惯于报喜不报忧。 婚恋史:单身,无恋爱经历。 社会支持:有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但很少向他们倾诉自己的脆弱。 健康状况:无重大躯体疾病,否认精神病史。

心理评估与诊断 心理状态评估: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情绪明显低落,伴有焦虑,谈及学业问题时,表情痛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