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议论文影评?
议论文影评,顾名思义,是以议论文的体裁来写影评,它的核心在于“论”,而非“感”。

- 传统影评(感性为主):侧重于个人感受、情感共鸣、视听语言的直观评价。“这部电影太感人了,我哭了好几次。” “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
- 议论文影评(理性为主):侧重于从电影中提炼出一个核心观点(论点),然后运用电影中的情节、人物、镜头、符号等作为论据,进行有逻辑、有条理的论证,最终得出一个具有思想深度的结论。
议论文影评就是:把一部电影当作一篇社会评论、一篇哲学随笔或一个文化现象来解读和剖析。
议论文影评的核心要素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影评,必须具备议论文的三大核心要素:
-
论点
- 是什么:你希望通过这篇影评证明什么?这是整篇文章的灵魂。
- 要求:必须明确、集中、深刻,不能是“《霸王别姬》是一部好电影”这种空泛的评论,而应是“《霸王别姬》通过程蝶衣的悲剧,揭示了艺术在政治洪流中的无力与异化”这样具体的观点。
- 来源:论点可以来源于电影的主题思想、社会批判、人性探讨、文化反思等。
-
论据
- 是什么:用来支撑你论点的材料,在影评中,论据全部来源于电影本身。
- 类型:
- 事实论据:具体的情节、人物台词、关键场景、历史背景等。“在批斗会上,段小楼揭发程蝶衣,说‘我揭发他,他是个戏痴,是个戏子!’”
- 理论论据:引用电影中的哲学思想、象征符号、导演风格、镜头语言等。“导演陈凯歌运用了大量京剧的意象,如‘霸王’与‘虞姬’的角色错位,正是程蝶君性别认同混乱的外化体现。”
- 数据论据: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引用电影的票房、获奖情况、社会舆论等作为辅助论据。
-
论证
- 是什么:将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这是展现你分析能力的关键。
- 方法:
- 举例论证:用具体的电影情节作为例子来证明论点。
- 对比论证:对比电影中不同人物的命运、不同场景的寓意,或对比现实与电影,强化观点。
- 因果论证:分析某个事件(因)导致了另一个结果(果),从而论证你的观点。
- 比喻论证: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阐释一个抽象的观点。
议论文影评的写作结构(“总-分-总”结构)
这是最经典、最清晰的结构,非常适合初学者。
第一部分:引论(总)—— 提出论点
-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电影(片名、导演、主演等)。
- 引出话题:可以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句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电影画面,或一个与电影主题相关的社会现象。
- 亮明论点:在引言的结尾处,清晰、明确地提出你的核心论点,这是全文的“文眼”。
第二部分:本论(分)—— 分析论证
这是文章的主体,需要分层次、有条理地展开论证,通常可以设置2-3个分论点来支撑总论点。
- 分论点一:从第一个角度(如人物塑造)进行论证。
- 段落中心句:概括本段要论证的小观点。
- 论据:结合具体的人物、情节进行分析。
- 分析:解释这个论据如何支撑你的分论点,并最终指向总论点。
- 分论点二:从第二个角度(如镜头语言或象征符号)进行论证。
结构同上,但角度要新颖,避免重复。
- 分论点三:(可选)从第三个角度(如社会背景或哲学思考)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总)—— 总结升华
- 重申论点:用不同的语言再次强调你的核心观点,但不能是简单的重复。
- 总结全文:简要回顾本部分的分论点,说明它们是如何共同支撑总论点的。
- 升华主题:将电影中的讨论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或人类共通的思考,留下余味,引人深思。
范文示例
镜中囚徒,戏梦人生——评《霸王别姬》中的身份认同与时代悲剧**
(引论:总)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当程蝶衣在空旷的舞台上,用颤抖而坚定的声音念出这句台词时,他一生的悲剧便已注定,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不仅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更是一面映照个体在宏大历史叙事中挣扎与迷失的镜子,本文旨在论证:《霸王别姬》通过程蝶君“不疯魔,不成活”的艺术人生,深刻揭示了个体身份认同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所经历的建构、撕裂与最终幻灭的悲剧宿命。
(本论:分)
程蝶君的身份认同,源于一种被强加的、扭曲的“规训”。 他的悲剧起点,是母亲用刀砍下他多余的一根手指,强行将他送入戏班,这一“断指”行为,不仅是身体的残缺,更是对其男性身份的粗暴剥夺,在“戏比天大”的梨园世界,师父的严厉教诲、师兄小楼的无形引导,共同构建了一个“女性”的程蝶君,那句“我本是女娇娥”的台词,起初是被迫的背诵,最终却内化为他灵魂的真实呐喊,这里的“戏”,已不再是艺术,而是一种权力机制,它将一个男孩塑造成一个“女娇娥”,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身份改造,这便是他悲剧的根源——他的“自我”,从一开始就是被外界塑造的“伪自我”。
程蝶君的身份认同,在现实与理想的撕裂中走向崩溃。 他将舞台上的“虞姬”与生活中的“段小楼”混为一谈,坚信“从一而终”的爱情信条,现实中的段小楼是凡人,有七情六欲,会在日军占领时妥协,会在文革揭发兄弟,当段小楼在批斗会上吼出“我揭发他,他是个戏痴,是个戏子!”时,他不仅摧毁了程蝶君的爱情,更彻底击碎了他赖以生存的身份认同,程蝶君所坚守的“戏梦世界”,在政治狂热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不堪,他的身份认同,因依赖于一个外部对象(段小楼/小楼)而变得极其不稳定,一旦对象崩塌,他整个世界也随之倾覆。
程蝶君的身份认同,最终在时代的洪流中走向幻灭。 电影的结尾,程蝶君再次粉墨登场,与已成为“老王爷”的段小楼合演《霸王别姬》,当最后一剑刺向自己时,他完成了对“虞姬”身份的终极献祭,也完成了对“程蝶君”这一悲剧性身份的了断,他的死,不是对爱情的殉道,而是对那个将他异化、又最终抛弃他的时代的无声控诉,他一生都在寻找“我是谁”,却从未找到答案,最终只能在戏中找到了永恒的归宿,他的悲剧,是个人在不可抗拒的历史车轮下,被碾为齑粉的缩影。
(总) 《霸王别姬》以程蝶君的个人悲剧,为我们上演了一场关于身份认同的宏大寓言,他从一个被规训的“戏子”,到一个为爱痴狂的“虞姬”,最终成为一个幻灭的“镜中囚徒”,其命运轨迹深刻地揭示了:当个体的精神世界与残酷的外部现实发生剧烈碰撞时,坚守自我往往意味着毁灭,程蝶君的“一剑”,刺穿的不仅是自己的喉咙,更是那个时代对个体尊严与身份的无情剥夺,镜子里的人走了,只留下一个关于“我是谁”的永恒之问,在历史的回音壁上,久久不散。
写作注意事项
- 避免剧透:在论证时,点到为止,不要把所有关键情节都讲出来,以免剥夺读者亲自观看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