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讲义
第一部分:考试总体战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开始复习前,必须对考试有清晰的认知。

考试简介
- 考试性质: 国家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 考试目标: 考查医学综合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和基本实践技能。
- 考试科目(“三基”):
- 基础医学: 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预防医学。
- 医学人文: 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 临床医学: 内科学(含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学、皮肤性病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
- 考试形式:
- 第一阶段(技能考试): 通常在每年6月份举行,采用多站式考试,考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技能和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 第二阶段(综合笔试): 通常在每年8月份举行,采用计算机化考试(机考),题型为A1、A2、A3/A4、B1型题。
复习策略与时间规划
- 黄金法则: “早开始、抓重点、多重复、重理解”。
- 时间规划(建议6-8个月周期):
- 第一阶段(基础夯实期,约3-4个月): 系统地、地毯式地复习所有科目,不要急于求成,重在理解每个知识点背后的逻辑,配合做章节练习题。
- 第二阶段(强化提高期,约2个月): 以系统为单位进行复习,将内外妇儿等核心科目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开始大量刷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分析错题,总结规律。
- 第三阶段(冲刺模拟期,约1-1.5个月): 回归教材和笔记,查漏补缺,进行全真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和时间分配,重点记忆高频考点和易混淆知识点。
- 技能考前1个月: 集中练习技能操作,背诵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的模板。
第二部分:各科目核心考点与复习要点
(一)基础医学(“基石”,理解是关键)
- 生理学: 一切功能的基础,重点是循环、呼吸、肾脏、神经系统,要理解机制,比如血压如何调节、尿液浓缩稀释的原理、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 生物化学: 相对枯燥,但代谢部分是重点,重点掌握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牢记关键酶和关键产物。
- 病理学: “形态学”的基础,重点是炎症、肿瘤、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要学会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联系起来。
- 药理学: “武器库”,重点是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适应症、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特别是心血管、消化、内分泌、抗感染药物。
- 微生物与免疫学: 重点在于“识别”和“对抗”,记住常见致病菌的致病特点、所致疾病;记住抗体的功能和疫苗的应用。
(二)临床医学(“核心”,分值最高,需综合运用)
-
内科学(含诊断学):
- 诊断学: 是所有临床学科的“眼睛”,必须熟练掌握问诊技巧、常见体征(如肝颈静脉回流征、捻发感、啰音等)的意义,以及心电图、胸片、腹部平片、常规化验结果的判读。
- 循环系统: 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绝对的重中之重,掌握其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特别是药物选择)和并发症。
- 呼吸系统: 肺炎、COPD、支气管哮喘、肺癌、肺结核,重点是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
- 消化系统: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注意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 泌尿系统: 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重点是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和治疗。
- 血液系统: 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白血病、ITP、DIC,重点是实验室检查特点。
-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是必考内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必须烂熟于心。
- 风湿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掌握其典型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
- 中毒: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重点是机制和特效解毒剂。
-
外科学:
- 总论: 无菌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休克、麻醉、围手术期处理、外科感染、创伤、肿瘤、营养等基本概念必须掌握。
- 各论: 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腹外疝、腹部损伤(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结直肠癌、胆道疾病(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颅脑损伤、骨折等,重点是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特别是手术指征)。
-
妇产科学:
- 产科学: 正常分娩、正常产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羊水栓塞,是重中之重,必须掌握其诊断、处理和并发症。
- 妇科学: 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肿瘤、盆腔炎性疾病,重点是临床表现和诊断。
-
儿科学:
- 生长发育: 掌握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和规律。
- 营养和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
-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病理性黄疸的鉴别)、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常见疾病: 支气管肺炎、腹泻病(液体疗法)、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
-
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眼耳鼻喉皮肤等:
- 神经病学: 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癫痫、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点是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 精神病学: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重点是核心症状和药物治疗。
- 其他: 掌握各科常见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和诊断即可,分值相对较少。
(三)医学人文与预防医学(“保障”,记忆为主)
- 医学心理学: 重点是一些经典理论(如心理防御机制、心身疾病的特征)和医患沟通技巧。
- 医学伦理学: 重点掌握《执业医师法》中的权利义务、伦理原则(不伤害、有利、尊重、公正)以及一些重大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如安乐死、临终关怀)。
- 卫生法规: 《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是绝对的重点,必须准确记忆其中的数字、时间、责任划分等。
- 预防医学: 三级预防、流行病学常用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常考点。
第三部分:技能考试高分攻略
技能考试通过是笔试的前提,必须高度重视。
病史采集(15分)
- 万能公式: 一般项目 + 主诉 + 现病史 + 既往史 + 个人史 + 家族史。
- 核心是“现病史”,按“起病缓急、诱因、主要症状特点(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缓解/加重因素)、伴随症状、诊治经过、一般情况”的顺序询问。
- 背诵模板: 准备好20个左右常见症状(如胸痛、腹痛、发热、咳嗽、呕血等)的标准化问诊提纲,考试时灵活套用。
体格检查(20分)
- 系统化、规范化: 从头到脚,从外到内,边说边做,边做边说。
- 重点练习:
- 生命体征: 血压、脉搏、呼吸的测量。
- 头颈部: 眼、耳、鼻、口腔、颈静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