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议论文考的是什么?
议论文考试,本质上是在考察你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它不是让你简单地“摆事实、讲道理”,而是要你展现出逻辑思辨的能力。

三大核心考察点:
- 审题立意(准确度): 能否准确理解题目(或材料)的含义,并提炼出一个明确、深刻、有时代感的中心论点,这是得分的基石,一旦跑题,一切努力都白费。
- 论证过程(逻辑性): 能否围绕中心论点,运用恰当的论据(事实、道理、数据、名言等),通过清晰的逻辑(并列、递进、对比等)进行有力论证,这是文章的血肉,决定了文章的厚度。
- 语言表达(文采与规范): 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结构是否清晰、完整,卷面是否整洁,这是文章的外衣,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观感。
高分结构:让文章“骨架”清晰有力
一个清晰、规范的结构是高分议论文的“骨架”,最经典、最稳妥的结构是“引论-本论-三段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
经典结构:凤头-猪肚-豹尾
-
凤头(开头): 精彩、亮丽,迅速入题。
- 目标: 引出话题,亮出观点,吸引阅卷老师。
- 常用方法:
- 引言式: 引用名人名言、诗词典故、社会热点新闻开头,顺势引出论点。
- 故事式: 讲述一个简短、贴切的故事,从中提炼出论点。
- 对比式: 列举两种相反的现象或观点,突出自己的论点。
- 设问式: 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头,然后自问自答,亮出论点。
-
猪肚(主体): 内容充实,论证充分。
- 目标: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论证,让论点坚不可摧。
- 常用结构:
- 并列式(并列分论点): 这是最常用的结构,将中心论点拆解成2-3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独立成段,共同支撑中心论点。
- 示例(论点:青年当有“自找苦吃”的精神):
- 分论点一:“自找苦吃”是淬炼意志的熔炉。(个人层面)
- 分论点二:“自找苦吃”是增长才干的沃土。(能力层面)
- 分论点三:“自找苦吃”是担当大任的基石。(社会/国家层面)
- 示例(论点:青年当有“自找苦吃”的精神):
- 递进式(层层深入): 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关系。
- 示例(论点:要敢于质疑):
- 分论点一:质疑是打破思维定势的起点。(是什么/为什么)
- 分论点二:质疑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历史层面)
- 分论点三:新时代青年更应具备质疑精神,以创新引领未来。(现实层面/怎么办)
- 示例(论点:要敢于质疑):
- 正反对比式: 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突出正面观点的正确性。
- 并列式(并列分论点): 这是最常用的结构,将中心论点拆解成2-3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独立成段,共同支撑中心论点。
-
豹尾(: 简洁、有力,余味悠长。
- 目标: 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发出号召或引人深思。
- 常用方法:
- 总结式: 简要回顾全文论点,再次强调中心思想。
- 号召式: 发出号召,鼓舞人心,展望未来。
- 引用式: 引用名言或诗句结尾,言简意赅,富有哲理。
- 比喻式: 运用一个精妙的比喻来收束全文,形象生动。
实用技巧:让文章“血肉”丰满
有了骨架,还需要填充血肉,以下技巧能让你在考场上脱颖而出。
论据储备:打造你的“弹药库”
- 分类积累: 不要零散地记例子,按主题分类,如:
- 家国情怀类: 屈原、岳飞、林则徐、钱学森、黄大年、抗疫英雄。
- 个人奋斗类: 苏轼(屡遭贬谪,豁达乐观)、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张桂梅(大山里的校长)。
- 创新科技类: 袁隆平(杂交水稻)、屠呦呦(青蒿素)、华为(5G技术)。
- 传统文化类: 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传统节日、工匠精神。
- 一材多用: 一个经典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苏轼”既可以用来论证“乐观豁达”,也可以论证“坚守初心”,还可以论证“艺术成就源于生活磨难”。
- “旧瓶装新酒”: 将古代人物与现代精神结合,赋予传统素材新的时代内涵。
语言锤炼:让文字“文采飞扬”
- 善用修辞:
- 比喻: 让道理形象化,如:“困难是通往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也是磨砺我们意志的试金石。”
- 排比: 增强气势,强化情感,如:“是雄鹰,就要搏击长空;是猛虎,就要啸傲山林;是青年,就要担当时代。”
- 引用: 增加文化底蕴,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
- 句式多变: 长短句结合,整散句交错,避免通篇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可以适当使用设问句、反问句来增强表达效果。
- 词语精准: 多用书面语,避免口水话,如用“摒弃”代替“扔掉”,用“砥砺”代替“磨练”。
卷面整洁: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
- 字迹工整: 不要求书法,但一定要清晰、可辨。
- 布局合理: 段落分明,每段开头空两格,不要一段到底,也不要三行两段。
- 无错别字: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写完后快速检查一遍。
常见误区:避开这些“失分陷阱”
- “论点不明”或“论点过大”: 观点模糊,或者想说的太多,结果什么都没说透。对策: 开篇就用一句话明确中心论点,切口要小,挖掘要深。
- “论据陈旧”或“论据不当”: 全篇都是爱迪生、张海油等老掉牙的例子,或者例子与论点“两张皮”。对策: 关注时事热点,积累新颖素材,使用例子后一定要有分析,将例子和论点紧密联系起来。
- “以叙代议”: 文章成了“故事会”,只讲故事,没有分析,没有议论。对策: 议论文的重点是“议”,例子是用来“证明”观点的,不是用来“展示”的,每个例子后都要加上“…这说明……由此可见……”之类的分析句。
- “结构混乱”: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段落之间缺乏过渡和联系。对策: 动笔前列一个详细的提纲,明确分论点和论证逻辑,使用“其次、、“、“等过渡词句。
- “开头拖沓”或“结尾草率”: 开头绕半天入不了题,结尾突然结束,没有收束。对策: 练习各种开头结尾的写法,确保开头50字内亮明观点,结尾有力升华。
实战演练:一篇范文解析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位年轻人在大城市工作,感到压力巨大,于是回到家乡小城,过上了“慢生活”,他认为这是一种成功。)
请以“成功的定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范文示例:
成功的真谛,在于内心的丰盈
(凤头:引言式开头,亮出观点) 何为成功?是身居高位,富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