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责任与担当,如何铸就时代脊梁?

论责任与担当:时代赋予的脊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古往今来,责任与担当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共同构筑了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的基石,它们是镌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是驱动文明前行的内在引擎,更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沉甸甸的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深刻理解并践行责任与担当,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脊梁。

责任与担当,如何铸就时代脊梁?-图1

责任,是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令,是“我应该”的自觉。 责任并非外界强加的枷锁,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道德自觉与价值认同,它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一种承诺与义务,对个人而言,责任意味着努力学习,提升自我,是对自己生命负责;对家庭而言,责任意味着孝敬父母、关爱子女,是维系亲情港湾的基石;对社会而言,责任意味着遵守公德、诚实守信,是构建和谐秩序的砖瓦;对国家而言,责任意味着心系家国、维护其尊严与利益,是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责任,如同北斗星,为我们在人生的迷雾中指引方向,它告诉我们何为底线,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其人生必定是坚实而厚重的,因为他始终明白,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与他人、与世界紧密相连。

担当,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是“我必须”的行动。 如果说责任是内心的认知,那么担当就是将认知付诸实践的果敢行动,担当,意味着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挑战面前不畏惧,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危难时刻的“最美逆行”,是科研攻关时的“十年磨一剑”,是平凡岗位上的“螺丝钉精神”,担当,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毅然选择后者;是在国家与民族需要时,甘愿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到守护边疆寸土不让的钢铁战士,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担当,担当,是责任的升华,是将“知道”转化为“做到”的飞跃,是人格力量的集中彰显。

责任与担当,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共同铸就了时代的脊梁。 责任是担当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担当便无从谈起,一个人若连对自身、对家庭的责任都无法承担,又何谈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反之,担当是责任的体现与归宿,是检验责任感的试金石,空有责任感而无行动,不过是纸上谈兵,只有将内心的责任认知,外化为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推动社会进步,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崇尚担当、鼓励担当的社会;而一个充满担当精神的社会,也必将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社会,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共同驱动着我们向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将责任与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的责任,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掌握建设国家的过硬本领,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担当,则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之中:是课堂上专注的眼神,是实验室里不懈的探索,是社区里志愿服务的身影,是网络上理性客观的声音,更是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时,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决心。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责任与担当,并非遥不可及的英雄史诗,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就在每一次选择与行动之中,让我们以责任为灯塔,以担当为风帆,在实现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的同频共振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华彩篇章,共同撑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脊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