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源自《华严经》的古老箴言,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穿越千年的时空,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不仅是一种人生的哲学,更是一种行动的指南,告诫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前行的我们:唯有守住内心的那份纯粹与最初的梦想,才能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行稳致远,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

初心,是梦想的起点,是信念的灯塔。 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源于一个朴素而坚定的初心,无论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还是“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他们的初心都如同一颗种子,在时代的心田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对于个人而言,初心可能是孩提时对星空的好奇,是少年时对艺术的执着,是青年时对社会的责任感,它定义了我们“为何出发”,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定盘星”,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迷茫、疲惫时,回望初心,便能重新汲取力量,校准方向,让前行的脚步不再摇摆。
行路之难,不在于山高水远,而在于人心易变。 世事纷扰,诱惑丛生,在漫长的奋斗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在喧嚣中迷失自我,在安逸中消磨意志,最初的热情可能被日复一日的琐碎所消磨,坚定的理想可能被现实的壁垒所击退,一些人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动摇自己的信念,最终在“差不多就行了”的自我安慰中,与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他们或许能获得一时的安稳与便利,却永远无法体会到“得始终”时的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安宁,因为他们忘记了,真正有价值的终点,不是随波逐流抵达的某个地方,而是坚守初心后抵达的那个自我。
坚守初心,并非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在变化中求不变,在坚守中谋发展。 “初心”是内核,是方向,而“始终”是过程,是结果,真正的坚守,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是在面对重重困难之时,依然选择迎难而上,它要求我们既要像磐石一样坚定,也要像流水一样灵活,在坚守原则底线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知,适应时代,用更智慧、更坚韧的方式去接近目标,正如登山者,他的初心是登上顶峰,但他不会因为山路的曲折而放弃,反而会根据地形调整路线,最终以更稳健的姿态站上巅峰,这种动态的坚守,才是“得始终”的应有之义。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应如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要常自省,勤拂拭,将初心化为座右铭,时常置于案头,铭刻于心,在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停下来问自己:“我最初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的方向对吗?”通过不断地自我审视,扫除心灵的尘埃,让初心始终清晰可见。
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是孤独的,充满了鲜花与掌声的诱惑,更需要一份“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不被浮华所动,不为名利所惑,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用持续的耕耘去浇灌梦想的种子。
要将个人初心融入时代洪流,个人的“小我”只有与家国的“大我”相结合,才能获得最深厚的力量和最广阔的舞台,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我们的初心便有了更崇高的意义,我们的“始终”也必将更加辉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而“不忘初心”便是这场修行中最宝贵的行囊,让我们怀揣着最初的梦想与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穿越风雨,跨越险阻,在坚守中淬炼成长,在奋斗中抵达辉煌,唯有如此,我们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此生,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