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感动,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感动的作文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感动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深刻改变了全球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平凡人挺身而出,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本文将聚焦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并引用具体数据展现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温暖瞬间。

医护人员:逆行者的大爱

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17日,全国共派出3.2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1.1万多名是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接近全国重症医务人员资源的10%。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却依然坚守岗位,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在病毒面前抢回更多病人。"据统计,金银潭医院在疫情期间累计收治患者2800余人,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近1000人,治愈出院率达90%以上。

2020年2月7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年仅34岁,他是最早向外界发出疫情预警的"吹哨人"之一,截至李文亮医生去世当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4546例,累计死亡病例722例,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也是无数医护人员前赴后继的动力源泉。

志愿者:平凡中的伟大

疫情期间,志愿者群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民政部数据,2020年1月20日至3月4日,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到836万人,志愿服务项目超过46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9亿小时。

在武汉,快递小哥汪勇自发组织志愿者团队,为医护人员解决出行和吃饭问题,他的团队从最初的30辆车发展到近千人规模,累计接送医护人员超过10000人次,运送医疗物资超过200吨,汪勇回忆道:"我每天只睡4个小时,但看到医护人员能吃上热饭,再累也值得。"

2020年2月15日,武汉下起大雪,志愿者张宏文和同伴们冒雪为医院运送物资,单日行程超过300公里,据统计,当天武汉市志愿者共出动车辆1200余台次,运送防护物资150余吨,为40余家医疗机构解决了燃眉之急。

普通市民:守望相助的温暖

疫情下的普通人同样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爱心,2020年2月,山东寿光农民连夜采摘350吨新鲜蔬菜驰援武汉,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向湖北捐赠蔬菜超过20万吨。

在武汉社区封闭管理期间,75岁的退休教师王兰花主动承担起为邻居买菜送药的任务,她每天行走2万多步,服务8个单元100多户居民,王老师说:"我年纪大了不怕,年轻人有家庭要照顾,我来为大家跑腿。"数据显示,武汉市像王老师这样的社区志愿者超过10万人,他们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2020年3月,武汉市民周晨在方舱医院治疗期间,用手机拍摄记录医护人员的工作日常,他的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亿次,让外界看到了方舱医院内的真实情况,据统计,武汉共建成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万余人,实现了"床等人"的目标。

科技工作者:与时间赛跑

疫情发生后,中国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开展科研攻关,2020年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首株新冠病毒毒株,2月3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截至2020年3月,全国科研机构累计发表新冠肺炎相关论文超过2000篇。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华大基因的"火眼"实验室在武汉建成后,单日检测能力达到1万人份,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4月,全国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3000万人次,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疫苗研发同样创造了"中国速度",2020年3月16日,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截至2021年6月,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10亿剂次,接种量全球第一。

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担当

中国在自身抗击疫情的同时,积极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据外交部数据,截至2021年5月,中国已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出口口罩超过2000亿只,防护服20亿套,检测试剂盒10亿人份,呼吸机30万台。

2020年4月,中国政府向意大利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并携带31吨医疗物资,意大利红十字会主席弗朗切斯科·罗卡说:"这些物资和专家的到来,给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数据显示,中国医疗专家组在意大利期间,走访了疫情最严重的伦巴第大区多家医院,分享救治方案,当地病死率从最高时的13%降至6%左右。

2021年,中国启动"春苗行动",为海外中国公民接种疫苗,截至2021年8月,已在120多个国家为超过50万海外同胞接种疫苗,驻柬埔寨大使馆工作人员李敏回忆:"看到同胞们接种疫苗后安心的笑容,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

数据背后的感动

让我们通过一组组数据,感受疫情期间的温暖瞬间:

  • 2020年1月24日至3月8日,全国铁路累计装运防疫物资4.6万吨,其中发往湖北地区1.5万吨;
  • 2020年2月,全国口罩日产量从疫情初期的800万只提升到1.16亿只,增长13.5倍;
  • 截至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湖北省累计治愈出院患者6.3万例,治愈率达到94%;
  • 2020年,全国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接收抗疫捐赠资金约396亿元,物资约10亿件;
  • 2021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18亿人次,民航运送旅客3536万人次,实现了"平安春运"目标。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人日夜奋战的汗水,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

疫情终将过去,但这段历史中的感动瞬间将永远铭记,从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到风雨无阻的快递小哥;从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到闭门不出的普通市民;从争分夺秒的科研人员,到千里驰援的国际友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中国采取的许多措施正在成为疫情应对的新标杆。"这些措施背后,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们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团结的力量和奉献的价值,这些感动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