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学期)核心知识点辅导讲义
前言:致初一的你

亲爱的同学,你好!
恭喜你升入初中,迎来了语文学习的新阶段,初中语文与小学相比,知识体系更系统,能力要求更高,更强调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思辨能力,这份讲义将带你梳理初一上学期的核心知识,并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希望能成为你语文学习的得力助手。
语文学习是一场“慢”功夫,需要积累、思考、运用,让我们一起努力,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这是语文的基石,是考试中的“送分题”,也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字音与字形
核心考点:
- 易读错的字: 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
- 易写错的字: 同音字、形近字、笔画复杂的字。
学习方法:
- 多音字: 据词定义”法,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意思不同,读音也不同。
-
参(cān: 参加;shēn: 人参;cēn: 参差不齐)
-
- 形近字: 比较偏旁部首,理解字源,在具体语境中记忆。
-
己(jǐ)、已(yǐ)、巳(sì);辨(biàn)、辩(biàn)、瓣(bàn)
-
- 工具书: 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专门记录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典型例题: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瞬间 ( ) 倔强 ( ) 澄清 ( ) 模样 ( )
- 根据拼音写汉字:
玷污 (diàn wū) 雕镂 (diāo lòu) 贪lán (lán) zhù (贮) 蓄
词语的运用
核心考点:
- 理解词义: 特别是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和语境义。
- 正确搭配: 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要恰当。
- 关联词语: 理解“因为………”、“虽然………”等关联词的逻辑关系。
学习方法:
- 语境理解法: 把词语放回句子中,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它的意思,而不是死记硬背。
- 归类积累法: 将描写人物、景物、心情的词语分类整理,丰富词汇量。
- 造句练习: 学会用新学的词语造句,是检验是否掌握的最佳方法。
典型例题:
-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 我们要养成( )节约的好习惯。(爱惜/珍惜)
- 他( )地完成了任务。(顽强/顽强)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那张画得很好,只是色彩太( )鲜艳)了。(这里的“鲜艳”可能带有贬义,指过于刺眼,不自然。)
病句修改
核心考点: 常见的病句类型:
- 成分残缺: 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
- 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
- 语序不当: 词语的位置放错了。
- 前后矛盾: 句子的意思前后不一致。
- 重复啰嗦: 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连用。
学习方法:
- “缩句”法: 将长句子压缩成最简单的“谁(主语)+干什么(谓宾)”,检查主干是否完整。
- “换位”法: 调整语序,看句子是否通顺。
- “找茬”法: 反复默读,凭语感找出别扭的地方。
典型例题:
- 修改病句:
- (成分残缺)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 修改: 删掉“通过”或“使”。(通过这次活动,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 (搭配不当) 他的态度非常强硬。
- 修改: “态度”不能用“强硬”形容,可改为“他的态度非常坚决。”或“他的语气非常强硬。”
- (重复啰嗦) 听了这个故事,我心里感到格外的高兴和愉快。
- 修改: “高兴”和“愉快”意思相近,删掉一个。(听了这个故事,我心里感到格外的高兴。)
- (成分残缺)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理解
这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考察的是信息筛选、分析和概括能力。
记叙文阅读
核心考点:
- 概括文章内容/主旨: 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结果如何?表达了什么情感/主题?
- 分析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背景等。
- 品味关键句的含义和作用: 特别是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以及点明中心、承上启下的句子。
-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或以“物”、情感为线索。
学习方法:
- 带着问题读文章: 先看题目,再读文章,带着问题去文中找答案。
- 圈点勾画: 遇到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句、描写精彩的句子)要及时圈画出来。
- 学会“踩点”答题: 答题时,尽量使用文中的关键词句,分点作答,条理清晰。
典型例题:
- 问题: 文中第X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答题思路:
- 判断方法: 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还是心理描写?
- 这句话写了人物的什么具体表现?
- 概括作用: 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或心情?对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 示例答案: 运用了动作描写。“他攥紧拳头,额头青筋暴起”生动地写出了他当时愤怒的样子,表现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为下文他做出勇敢的决定做了铺垫。
- 答题思路: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
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考试中的难点。
古诗文默写
核心考点:
- 直接默写: 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言文。
- 理解性默写: 根据提示(如“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写出相应的句子。
学习方法:
- 理解记忆: 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背诵,记得更牢。
- “滚雪球”法: 今天背一首,明天复习这首并背新的一首,不断巩固。
- “易错字”专项: 重点记忆那些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形近字(如“己/已”、“生/声”)。
典型例题:
- 直接默写: 海日生残夜,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 理解性默写: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景物烘托游子悲凉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核心考点:
- 重点实词、虚词: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如“之”、“其”、“而”、“以”、“于”等)。
- 句子翻译: 准确、通顺地翻译重点句子,注意“信、达、雅”。
- 内容理解: 理解文章大意,分析人物或事件,谈谈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