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辅导员案例:以心育心,点亮青春航灯
案例人物: 李静,某大学文学院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8年。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成才的“铺路石”、生活的“知心人”**

个人简介与工作理念
李静,女,35岁,中共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2025年担任辅导员以来,她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用爱与智慧引领成长”的工作理念,将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心理疏导、职业规划、日常管理等工作融为一体,致力于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明亮的灯塔,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荣获“校级优良学风班”、“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称号,个人也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
核心工作理念:
- 引路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 铺路石: 为学生的学业进步、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搭建平台、扫清障碍。
 - 知心人: 用真诚的关爱和耐心的倾听,走进学生内心,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
 
主要事迹与工作方法
李静老师的工作细致入微,富有创新性和感染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她深知,辅导员的首要职责是立德树人,她创新性地打造了“静姐下午茶”品牌活动,每月定期与学生代表围坐在一起,不设主题、不拘形式,从国家大事到校园生活,从个人困惑到未来理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交流中。
- 案例1: 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佛系”、“躺平”心态,她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组织学生观看《觉醒年代》等红色影片,并邀请学院退休老党员与学生座谈,用亲身经历讲述家国情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在她的引导下,班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逐年递增,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学业指导,夯实成才之基——做学生学业的“助推器”
她认为,优良的学风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她建立了“1+N”学业帮扶小组制度,即以1名学业优秀的学生为组长,带动N名学业有困难或目标不明确的同学,定期开展学习研讨、经验分享和答疑解惑。
- 案例2: 班级学生小王(化名)来自偏远地区,因基础薄弱,第一学期多门功课亮起红灯,情绪低落,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李静老师发现后,一方面耐心与他谈心,帮助他重建信心;为他匹配了成绩优异的学长作为“一对一”学业导师,并亲自为他制定学习计划,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小王的成绩有了显著提升,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最终顺利通过所有课程,并成功考取了研究生。
 
心理疏导,守护健康之基——做学生心灵的“守护神”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静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她坚持“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原则,建立了“宿舍-班级-学院”三级心理预警机制,并定期举办“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 案例3: 一次,她敏锐地察觉到班级里一位平时活泼开朗的女生小林(化名)近期变得沉默寡言,经常独来独往,李静老师主动找到她,通过多次真诚的沟通,了解到小林因家庭变故和情感问题,陷入了严重的抑郁情绪,李静老师一方面运用专业知识对她进行疏导,另一方面及时与她家长沟通,并协助她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在李静老师持续的关注和陪伴下,小林逐渐走出了阴霾,重新找回了笑容,顺利完成了学业。
 
职业规划,照亮未来之路——做学生发展的“规划师”
她坚信,辅导员的工作要“扶上马,送一程”,从大一入学开始,她就系统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案例4: 她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行业精英进校园”系列讲座和“名企走访”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大三学生普遍存在的“考研、考公、就业”选择焦虑,她为每位学生建立了“职业发展档案”,一对一分析其性格特点和优势,并提供个性化建议,在她的指导下,班级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不乏进入知名企业、顶尖学府深造的优秀学子。
 
日常管理,营造温馨之家——做学生生活的“大姐姐”
她将班级打造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她能叫出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了解他们的生日和家乡,每逢节假日,她会为留校学生准备饺子、月饼;学生生病时,她会亲自送去饭菜和药品;学生遇到经济困难,她第一时间帮助申请助学金,并利用个人资源为他们寻找勤工助学岗位。
- 案例5: 班级学生小张(化名)家庭突遭变故,生活陷入困境,李静老师不仅在物质上给予他最大的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发动班级同学为他捐款,并悄悄用自己的工资为他支付了部分教材费,小张感动地说:“李静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辅导员,更是我们在这个城市最亲的家人。”
 
工作成效与社会评价
经过李静老师多年的辛勤付出,她所带的班级呈现出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 学生层面: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业成绩优异,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社会实践,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无重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 学校层面: 其工作方法被学校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多次在校级辅导员工作论坛上做经验分享,她本人多次荣获校级及以上荣誉,其撰写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等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 学生与家长评价: 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静姐”,评价她“像妈妈一样温暖,像姐姐一样贴心,像老师一样专业”,家长们则通过电话、感谢信等方式,表达对她工作的认可和感激,称她“把孩子交给李老师,我们一万个放心”。
 
案例总结与启示
李静老师的案例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优秀辅导员的职业操守和精神风貌,她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 “爱”是底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优秀辅导员必须怀揣对教育事业、对青年学生的真挚热爱,才能将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
 - “专”是支撑: 面对日益复杂的学生工作,辅导员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成为学生工作的“行家里手”。
 - “细”是关键: “于细微处见真章”,辅导员的工作平凡而琐碎,只有用心观察、用情沟通,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 “创”是动力: 墨守成规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优秀辅导员必须勇于探索工作新方法、新载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李静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辅导员岗位虽然平凡,但意义非凡,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和爱心,浇灌着每一颗青春的种子,静待他们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她无愧于“优秀辅导员”这一光荣称号,是广大辅导员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