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当下青年如何于迷茫中寻得人生光明?

寻找光明

人生如长夜行路,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风雨交加,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漫漫长路上的旅人,手中提着一盏灯,脚下踏着未知的路,这盏灯,便是我们心中不灭的信念——对光明的追寻,寻找光明,并非是寻找一个没有黑暗的乌托邦,而是在于培养一种在黑暗中也能看见光、并朝向光而行的勇气与智慧。

当下青年如何于迷茫中寻得人生光明?-图1

寻找光明,是正视黑暗的勇气。

光明与黑暗,从来都是一体两面,互为依存,没有经历过深夜的沉寂,便无法体会黎明的可贵;没有品尝过失败的苦涩,便难以理解成功的甘甜,有些人畏惧黑暗,于是他们选择逃避、蜷缩在角落,用自欺欺人的方式来掩盖现实的阴影,这种逃避只会让黑暗愈发浓重,最终吞噬掉所有的希望。

真正的寻找,始于勇敢的直面,承认生命中的不完美,接纳现实中的困境与挑战,这本身就是一种光明的开始,正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所写:“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当他从双腿残疾的绝望深渊中抬起头,正视命运的不公时,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明——那便是在文学的世界里,用思想的笔触照亮无数同样在黑暗中摸索的灵魂,寻找光明,不是对黑暗的否定,而是在黑暗的底色上,用坚韧与不屈,描绘出希望的轮廓。

寻找光明,是点亮内心的智慧。

光明并非总是来自外界的恩赐,它更多地源于我们内心的觉醒与创造,当外部世界陷入一片漆黑时,内心的灯塔便显得尤为重要,这灯塔,是知识的积累,是品格的修养,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从繁华的京城到偏远的黄州、惠州、儋州,他的世界充满了政治的黑暗与生活的困顿,他从未放弃寻找光明,他寄情于山水,在赤壁的清风明月中感悟“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永恒;他潜心于美食,在“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观中品味生活的本真;他专注于学问,在诗词文赋的挥洒中实现精神的超越,苏轼的光明,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他在苦难的磨砺中,自己点亮的一盏心灯,这盏灯,照亮了他自己的道路,也温暖了后世千年的读者,可见,寻找光明,关键在于向内求索,用智慧与豁达,将生命的困境转化为精神的养料,从而锻造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寻找光明,是成为光明的行动。

光明的价值,不仅在于被看见,更在于它能照亮他人,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光明,他便不再仅仅是一个孤独的寻光者,更可能成为一个发光体,用自己的光和热去温暖、去引领更多的人。

在疫情肆虐的黑暗时刻,无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他们是寻找光明的勇士,更是传递光明的使者,他们用专业的知识驱散病毒的阴霾,用无私的奉献点燃生命的希望,在偏远山区的课堂上,一位位年轻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灯塔,照亮他们走出大山的未来,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寻找光明”的更高境界——从“寻找”到“成为”,这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升华,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束微光,或许无法照亮整个世界,但足以温暖身边的人,汇聚起来,便能驱散时代的阴霾。

寻找光明,是一场贯穿生命始终的修行,它要求我们有直面黑暗的勇气,有点亮内心的智慧,更有成为光明的行动,这光明,或许在远方,或许在脚下,或许就在我们心中,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场永恒的追寻中,不畏黑暗,不惧风雨,手持心灯,坚定前行,最终抵达那片属于自己的、温暖而璀璨的光明之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