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寓言类议论文?
寓言类议论文,是一种以一则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或现实中的小故事为引子,通过深入剖析故事内涵,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并以此为基点展开论述,最终联系现实、指导实践的议论文。

它的核心在于“由事入理,由小见大”,文章的起点是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但论述的终点是抽象、深刻的道理,它要求考生不仅能读懂故事,更能跳出故事,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延展。
常见类型:
- 古代寓言: 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愚公移山》、《庖丁解牛》等。
 - 神话传说: 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
 - 历史典故: 如“卧薪尝胆”、“破釜沉舟”、“负荆请罪”等。
 - 现实故事/现象: 如“一根筷子轻易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小岗村按下红手印”等。
 
写作步骤(四步法)
第一步:精准审题,提炼中心(读懂故事)
这是写作的基石,不能只停留在故事的表面情节,必须挖掘其深层寓意。
- 概括情节: 用一两句话简洁明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 分析角色: 故事的主角是谁?他/它有什么特点?其他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
 - 探究因果: 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 提炼寓意: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关于个人品德(如勤奋、诚信)、处事方法(如变通、坚持)、社会发展规律(如创新、合作),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示例: 以“守株待兔”为例。
- 情节: 一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便放下农具,天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捡到兔子,结果田地荒芜,一事无成。
 - 寓意: 讽刺了那些不思进取、心存侥幸、把偶然当成必然、死守教条的人,其核心是批判“经验主义”和“机会主义”。
 
第二步:确立论点,明确方向(选准角度)
从提炼出的寓意出发,选择一个具体、明确、有话可说的角度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 发散思维: “守株待兔”的寓意可以引申出很多论点方向:
- 个人层面: 批判不劳而获的思想,强调奋斗的价值。
 - 方法层面: 批判墨守成规,强调与时俱进、灵活变通的重要性。
 - 认知层面: 批判将偶然必然化的错误认知,强调尊重规律、实事求是。
 
 - 确立论点: 选择一个你最有把握、论据最充实的方向,我们选择第二个角度:
- 中心论点: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应摒弃“守株待兔”式的僵化思维,以变应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步:搭建框架,充实论据(搭建骨架)
采用经典的“引、议、联、结”结构来组织文章,确保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 引(引论): 简述故事,亮明观点。
- 方法: 概括性复述寓言,用“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或“读完这则寓言,我深有感触……”等句式,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
 
 - 议(本论): 分析论证,深入阐释。
- 这是文章的主体,需要分几个层次来论述。
 - 分论点1(是什么): 阐释“守株待兔”式思维的本质及其危害。(可以结合寓言本身分析)
 - 分论点2(为什么): 论述为什么我们需要“以变应变”。(可以从历史发展、科技革新、个人成长等角度分析)
 - 分论点3(怎么办): 提出如何在实践中做到“以变应变”。(可以联系个人、企业、国家等层面谈具体做法)
 - 论据: 理论论据(名人名言、科学原理)、事实论据(历史事件、社会热点、个人经历)。
 
 - 联(联系现实):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 方法: 将论点与现实生活、社会现象或自身经历联系起来,可以谈反面现象(如某些企业固守旧模式而倒闭),也可以谈正面榜样(如华为在技术封锁下的突围),这部分是文章价值的体现,能让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 结(: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 方法: 回应开头,重申论点,可以用富有哲理或号召性的语言结尾,给人以启发和力量。
 
 
第四步:锤炼语言,润色成文(血肉丰满)
在清晰的结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流畅、有文采。
- 善用比喻、排比、引用等,增强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 逻辑连接词要使用得当,使段落之间、句子之间过渡自然。
 -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结构模板(“引、议、联、结”四段式)
** (一个能概括中心论点的、有文采的标题,如《莫做新时代的“守株”者》)
第一段:引(引出故事,提出论点)
(简述寓言故事)……这则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提炼寓意),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则寓言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联系现实,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段:议(分析论证,阐释观点)
“守株待兔”式的思维是一种……(分论点1:是什么,阐释其本质),它源于……,导致……,正如故事中的农夫,他错把……当成了……,…。
我们必须认识到……(分论点2:为什么,论述其必要性),从……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行为都终将被时代所淘汰。……(举例论证,如柯达胶卷的衰落)。
我们应如何避免成为“守株待兔”的悲剧主角呢?(分论点3:怎么办,提出方法),答案在于……,对于个人而言……;对于企业而言……;对于国家而言……。
第三段:联(联系现实,拓展深化)
反观当下,在我们的社会中,依然存在着“守株待兔”的影子,有的人……,有的人……,这些现象都警示我们……(批判现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敢于……的人/企业/国家,往往能……(赞扬正面),将寓言的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第四段:结(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重申中心论点),农夫的树桩旁,空等来的是荒芜;而奋斗者的征途上,等待他的是星辰大海,让我们……(发出号召,展望未来),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态,迎接挑战,创造未来!
范文示例
莫做新时代的“守株”者**
《守株待兔》这则古老的寓言,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农夫的愚行:因一次偶然的幸运,他便放弃耕耘,日夜守在树桩旁,期盼着下一只“慷慨”的兔子撞死,田地荒芜,颗粒无收,这则寓言不仅是对不劳而获思想的讽刺,更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固守“经验”的树桩,终将被发展的洪流所淹没。
“守株待兔”式思维的核心,是将偶然的“幸运”误认为必然的“规律”,从而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农夫的“经验”是“兔子会撞死”,但他忽略了这只是一个概率极低的偶然事件,他将这种个例上升为普适法则,放弃了最根本的“耕作”这一立身之本,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中屡见不鲜:一些企业曾因某个爆款产品而成功,便抱着“吃老本”的心态,不思产品创新,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一些个人曾凭借某种“捷径”获得成功,便将此视为人生信条,不愿付出持续的努力,最终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