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概览:知己知彼
 - 核心科目深度解析:有的放矢
 - 高效备考策略:分阶段突破
 - 关键备考资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应试技巧与心态调整:决胜考场
 - 总结与展望
 
考试概览:知己知彼
高级审计师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举行,考试分为两个科目:

- 
《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 形式: 闭卷,笔答。
 - 题型: 通常是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 特点: 考察宏观经济视野、政策理解和分析能力,与审计实践结合紧密。
 
 - 
《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
- 形式: 开卷,笔答。(注意:开卷不等于简单!)
 - 题型: 通常包括简答题、综合案例分析题、审计报告撰写等。
 - 特点: 核心科目,考察审计理论深度、准则应用能力和解决复杂审计问题的实战能力。
 
 
核心挑战:
- 知识体系庞大: 涵盖经济学、财政、金融、审计理论、准则法规等多个领域。
 - 理论与实践结合: 不仅要懂理论,更要能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复杂问题。
 - 开卷考试的陷阱: 题目灵活,答案无法直接从书本上抄录,要求对知识体系有深刻理解和快速定位能力。
 
核心科目深度解析:有的放矢
《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备考重点: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 核心概念: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经济危机等,这些是理解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基石。
 - 复习方法: 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和相互关系。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制度。
 - 考察形式: 常以论述题形式出现,要求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分析。
 
 - 
财政理论与政策:
- 财政职能、公共产品、税收原理、政府预算、财政政策(扩张性/紧缩性)及其效应。
 - 热点结合: 关注减税降费、地方政府债务、财政转移支付等现实问题。
 
 - 
金融理论与货币政策:
- 货币职能、信用体系、利率市场化、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 热点结合: 关注金融风险防范、人民币汇率、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
 
 - 
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政策工具、区域发展理论(如梯度转移、增长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考察形式: 常与案例分析结合,如分析某区域发展战略或某产业政策的成败。
 
 
复习建议:
- 搭建框架: 先建立一个“微观-宏观-政策”的知识框架。
 - 关注时事: 每天阅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新华社时评、政府工作报告等,培养政策语感和分析能力。
 - 专题总结: 将零散的知识点(如各种政策工具)整理成专题,对比分析其异同、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
备考重点:
- 
审计基本理论与准则(重中之重):
- 核心概念: 风险导向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证据、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内部控制。
 - 准则应用: 熟练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与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相关的准则。
 - 复习方法: 对比学习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不同类型的审计目标和方法。
 
 - 
审计法律法规:
- 核心法规: 《审计法》、《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
 - 关注重点: 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审计程序、被审计单位的义务、法律责任等。
 
 - 
审计技术与方法:
- 传统方法: 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
 - 现代技术: 数据分析、大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这部分是近年来的考试热点,务必重视。
 
 - 
审计案例分析(实战核心):
- 题型特点: 案例背景通常涉及一个虚构或真实的公司,给出其财务数据、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描述等信息,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
 - 常见问题类型:
- 识别风险: 识别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面和认定层面)。
 - 设计程序: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
 - 判断处理: 判断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属于重大错报,并提出审计调整建议或管理建议。
 - 撰写报告: 撰写审计报告(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的判断和撰写)。
 - 职业道德判断: 涉及独立性、保密性等职业道德问题。
 
 
 
复习建议:
- 精读准则: 把审计准则当成“字典”来读,理解每一条的内涵和应用场景。
 - 案例为王: 反复研究历年真题和高质量的模拟案例,分析案例的出题思路、答题逻辑和采分点。
 - 动手写: 对于案例分析题,一定要亲手写答案,锻炼逻辑组织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对照参考答案,找出差距。
 - 构建知识地图: 将“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审计报告”这条主线上的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张动态的知识网络。
 
高效备考策略:分阶段突破
建议将备考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总时长建议不少于5-6个月。
第一阶段:基础夯实期(2-3个月)
- 目标: 通读教材,理解所有知识点,不留死角。
 - 任务:
- 购买官方指定教材和辅导书。
 - 结合视频课程,一章一章地学习,做好笔记。
 - 完成教材后的习题,检验基础掌握情况。
 - 整理出第一版的思维导图或知识框架图。
 
 
第二阶段:强化提升期(2-3个月)
- 目标: 打破章节界限,融会贯通,重点突破案例分析。
 - 任务:
- 专题化复习: 将经济理论和审计知识按专题(如“财政政策”、“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进行深度梳理和总结。
 - 主攻案例分析: 开始系统性地做历年真题和高质量模拟题,每周至少完成2-3套完整的案例分析。
 - 建立错题本: 记录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审题失误还是逻辑混乱),并定期回顾。
 - 模拟开卷考试: 严格按照考试时间,练习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定位资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第三阶段:冲刺模考期(1个月)
- 目标: 查漏补缺,调整状态,适应考试节奏。
 - 任务:
- 全真模拟: 每周进行1-2次完整的模拟考试,营造考场氛围,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 回归教材和笔记: 快速回顾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易错点。
 - 背诵记忆: 对重要的理论要点、法律条文、准则核心内容进行强化记忆。
 - 保持状态: 调整作息,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长时间的准备。
 
 
关键备考资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官方教材: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最新版),是根本,必须吃透。
 - 历年真题: 最宝贵的资料,没有之一,通过真题可以了解考试难度、题型和命题趋势。
 - 辅导课程/网课: 对于自学者,名师的讲解可以帮助你快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