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优秀辅导员如何赋能学生成长新时代?

优秀辅导员专访方案

采访主题

“心”火相传,引路青春——记优秀辅导员[辅导员姓名]老师的育人之路

优秀辅导员如何赋能学生成长新时代?-图1

采访目的

  1. 深度挖掘:全面了解优秀辅导员的工作理念、方法与心路历程,展现其育人工作的深度与温度。
  2. 树立榜样: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树立辅导员群体的优秀典范,传递正能量。
  3. 经验分享:提炼其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经验,为其他辅导员和青年工作者提供借鉴。
  4. 塑造形象:向社会公众立体化展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

采访对象

[辅导员姓名],[所在学院],[任职年限]年,曾获[具体荣誉,如“全国优秀辅导员”、“省级师德标兵”等]。

采访前准备

  1. 资料搜集

    • 详细阅读辅导员的个人简历、工作总结、获奖材料。
    • 浏览其个人社交媒体、学院官网相关报道,了解其工作风格和特色。
    • 与其同事、学生进行非正式沟通,收集一些具体的小故事和评价,作为采访的切入点。
  2. 设备准备

    • 录音设备(至少两台,以防故障)。
    • 摄像设备(用于拍摄视频素材)。
    • 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关键信息和即时感受)。
    • 备用电池和充电器。
  3. 问题设计(详见下文采访提纲)。

  4. 沟通确认

    • 与辅导员提前沟通采访时间、地点、时长(建议60-90分钟)。
    • 告知采访主题和大致方向,让其有所准备。
    • 确认是否可以拍摄和使用其工作场景(如办公室、学生活动)作为背景。

采访提纲

开场白: “X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您作为一名辅导员的工作日常和育人情怀。”

第一部分:初心与选择——“为何而来”

  1. 初心叩问:是什么样的契机或信念,让您选择成为一名辅导员,并将它作为一份事业来坚守?
  2. 角色认知:在您心中,“辅导员”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您认为这个角色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3. 成长印记:回顾您[任职年限]年的辅导员生涯,有没有某个瞬间或某件事,让您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部分:实践与创新——“如何为之”

  1. 工作理念:您一直秉持的“育人理念”是什么?能否用一句话或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2. 方法创新:面对“00后”大学生,您是如何与他们沟通,走进他们内心的?在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您有哪些创新的工作方法或特色活动?(请分享1-2个具体案例)
  3. 危机处理:学生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突发状况(如心理危机、学业困难、人际关系矛盾等),能否分享一次让您印象深刻的危机处理经历?您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
  4. 团队协作:您如何看待辅导员与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干部之间的协作关系?您是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的?

第三部分:挑战与坚守——“苦乐相伴”

  1. 最大挑战:在您看来,当前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工作压力、学生新问题、个人发展等)您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
  2. 个人成长:繁杂的工作对您个人生活有何影响?您是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的?这份工作给您带来了哪些个人成长和改变?
  3. 温暖瞬间:除了挑战,工作中一定充满了温暖和感动,有没有哪个学生、哪件事,像一束光一样照亮了您,让您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第四部分:寄语与展望——“未来可期”

  1. 给新人的建议:对于刚刚入职的年轻辅导员,您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可以分享?
  2. 给学生的期许:您最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收获什么?您想对现在的大学说些什么?
  3. 未来展望:面向未来,您对辅导员这个职业,以及您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新的规划和期待?

结束语: “再次感谢X老师今天真诚而精彩的分享,您的智慧和情怀让我们深受感动和启发,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采访后整理

  1. 转录:将录音内容逐字逐句整理成文字稿。
  2. 剪辑:根据文字稿,对视频素材进行剪辑,突出重点和精彩片段。
  3. 润色:对文字稿进行润色,保留口语化的真实感,同时提升文字的流畅性和感染力。
  4. 审核:将整理好的稿件和视频送请辅导员本人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尊重其意愿。

模拟专访稿示例

“心”火相传,引路青春——专访优秀辅导员李静老师**

在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站在三尺讲台的授课教师,却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成长点滴;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却是学生迷茫时最信赖的引路人,他们,就是辅导员,我们有幸走近我校荣获“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的李静老师,聆听她与青春对话的故事。 **

记者: 李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想请教您,是什么样的初心,让您选择成为一名辅导员,并坚守了十年?

李静: (微笑)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一种“被选择”,大学时,我遇到过一位非常好的辅导员,她就像妈妈一样,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时候我就想,未来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另一群孩子,所以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岗位,十年了,初心未改,因为每当看到学生们一张张从迷茫到坚定的脸,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记者: “妈妈”这个比喻很温暖,在您看来,辅导员这个角色,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李静: 我觉得是“真诚”和“智慧”,真诚是基础,你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他们才能向你敞开心扉,但光有真诚不够,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问题也复杂,这就需要智慧,智慧不是耍小聪明,而是专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面对一个沉迷网络的学生,简单的批评是没用的,你需要理解他背后的孤独感、成就感缺失,然后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帮他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记者: 您提到了“智慧”,能否分享一个您运用“智慧”成功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的案例?

李静: (稍作思考)有一个学生,叫小林,大二时突然成绩一落千丈,整天把自己关在宿舍,我找他谈话,他一开始很抵触,后来我没有再提学习,而是从他喜欢的动漫入手聊起,发现他其实很有想法,只是对未来感到迷茫,觉得专业没意思,我没有说教,而是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并帮他联系了一位专业老师做指导,他团队的项目最后拿了奖,整个人也自信开朗起来,毕业时他跟我说:“李老师,是您让我找到了自己喜欢并愿意为之奋斗的方向。”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

记者: 这个案例非常生动,这份工作一定充满了挑战吧?您是如何应对工作压力的?

李静: 压力肯定是有的,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有时候也会感到疲惫,我的解压方式很简单,一是运动,跑步、打球,出一身汗,烦恼也就跟着跑了,二是和学生在一起,看到他们的活力和朝气,会不自觉地被感染,感觉自己又充满了能量,辅导员的工作就像一场“双向奔赴”,你付出真心,他们回报成长,这份“能量补给”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记者: 说得太好了,对于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弟学妹们,您有什么寄语?

李静: 我希望他们能勇敢地去尝试,去体验,去犯错,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认识自我、塑造人格的舞台,不要怕走弯路,每一次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也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学校和老师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大胆去闯吧,你们的未来,无限可能!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深夜的最后一盏灯,李静老师用她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陪伴着一届又一届学子走过青春最关键的旅程,她不仅是学生们的“李姐”,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点灯人”,向所有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