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文化类节目如何破圈?创新还是守旧?

于喧嚣中守望文明:文化类节目的价值、挑战与未来

当“流量为王”成为荧屏与网络空间的潜规则,当快节奏的娱乐节目充斥着人们的感官,一档档以诗词、典籍、历史、非遗为核心的文化类节目,如一股清流,悄然兴起并日益壮大,从《中国诗词大会》的万人空巷,到《国家宝藏》的“让文物活起来”,再到《典籍里的中国》的“古今对话”,文化类节目不仅赢得了收视与口碑,更在深层次上唤醒了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在赞誉与光环之下,我们也需冷静审视其面临的挑战,并共同探寻其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

文化类节目如何破圈?创新还是守旧?-图1

价值重塑:文化类节目的时代使命

文化类节目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它更深层次地承担着重塑国民精神风貌、引领社会文化风尚的时代使命。

它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认同与自信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文化类节目将深奥的典籍、厚重的文物、优美的诗词,通过精良的制作与创新的叙事,转化为可感、可知、可亲的文化体验,当观众为《国家宝藏》中“千里江山图”的壮丽而惊叹,为《典籍里的中国》中伏生护书的执着而动容时,一种源于血脉的文化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更具力量,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它是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大众审美有时会陷入浮躁与庸俗的泥沼,文化类节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观众进行一场场“美的巡礼”,无论是《经典咏流传》中诗歌与旋律的完美融合,还是《唐宫夜宴》里舞蹈与盛唐气象的交相辉映,都展现了中华美学精神的精髓,它们不仅提升了观众的审美情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一代人对高雅艺术的鉴赏力与向往。

它是社会温情的情感纽带,许多文化类节目不仅关注历史,更将目光投向当下,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与传承。《非遗里的中国》记录下无数手艺人的坚守与匠心,《中国国宝大会》则激发了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热情,这些节目拉近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让人们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寻找到一份精神的慰藉与文化的归属感,促进了社会和谐与人文关怀。

挑战审视:在“热”潮下的冷思考

尽管文化类节目成绩斐然,但其发展之路并非坦途,面临着多重挑战,亟待我们去正视与解决。

其一,形式同质化与“文化快餐化”的风险。 随着文化类节目的走红,跟风模仿者层出不穷,从“诗词大会”到“汉字听写”,再到各类“XX大会”,模式化的赛制、相似的嘉宾阵容、雷同的环节设计,让观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为了追求收视率,一些节目过度强调娱乐性,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浅薄化、碎片化的解读,试图用“段子”和“梗”来解构严肃话题,使其沦为“文化快餐”,失去了深度与内涵,这与节目初衷背道而驰。 深度与传播效果的平衡难题。** 如何将“阳春白雪”的文化内容,转化为“下里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始终是一个难题,过于追求学术严谨,可能导致节目枯燥乏味,曲高和寡;而过度娱乐化,又可能损害文化的严肃性与完整性,寻找一个既能保证文化深度,又能有效触达大众的平衡点,是对节目制作团队的巨大考验,许多节目在“叫好”与“叫座”之间难以两全,最终可能牺牲前者,沦为平庸的娱乐产品。

其三,商业化运作与文化纯粹性的冲突。 资本的逐利性与文化的公益性天然存在张力,文化类节目在商业化运作中,容易陷入广告植入过多、过度依赖“流量明星”等困境,这不仅会破坏节目的艺术完整性,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更有可能为了迎合市场而牺牲内容的品质与格调,使文化传播沦为商业利益的附庸。

未来展望:守正创新,行稳致远

面对挑战,文化类节目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第一,深耕内容,回归文化本源。 “守正”是根基,节目创作应回归文化本身,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要拒绝同质化,避免模式化,鼓励原创性与深度思考,与其盲目追逐热点,不如沉下心来,选择一个独特的文化切口,进行深耕细作,讲好每一个文化故事,真正做到“以文化人”。

第二,创新表达,拥抱技术赋能。 “创新”是动力,节目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媒介,利用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文化体验,叙事方式上要更加年轻化、故事化,用当代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逻辑,将古老的文化基因激活,使其与时代同频共振,可以尝试与短视频平台、游戏、动漫等跨界合作,构建多元化的文化IP矩阵,扩大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第三,拓宽渠道,实现全民参与。 文化不应只存在于荧屏之上,更应融入日常生活,节目可以设计线上线下的互动环节,鼓励观众参与到文化实践中,如举办诗词创作、非遗体验、文物修复体验等活动,通过建立社群、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让文化从“观看”走向“体验”,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传承”,真正实现“全民文化”的愿景。

文化类节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与精神追求;它又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的历史与年轻的未来,在喧嚣的娱乐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一群“文化守望者”,唯有坚守初心,勇于创新,平衡好商业与文化、深度与广度的关系,文化类节目才能真正成为点亮国民精神灯塔、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璀璨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发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回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