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小学生心理个案辅导,如何及时干预情绪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个案辅导记录

【个案基本信息】

小学生心理个案辅导,如何及时干预情绪问题?-图1

项目
学生姓名 (可使用化名,如“小明”)
性别 男 / 女
年龄
所在年级 年 班
联系电话 (家长电话)
家庭住址 (简要记录,用于家访或紧急联系)
首次咨询日期 YYYY年MM月DD日
记录人/咨询师 (您的姓名/工号)
记录日期 YYYY年MM月DD日

【一、 案例背景资料】

  • 转介来源:

    • □ 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
    • □ 家长主动来访
    • □ 学生主动来访
    • □ 其他(请注明:_____
  • 主要求助问题/转介原因:

    (简要描述是谁、因为什么事将学生带来咨询。“班主任反映,小明近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成绩有下滑趋势。”)

  • 个人成长史:

    • 出生与发育: (是否足月、顺产/剖腹产、有无重大疾病史、语言和运动发育是否正常等)
    • 家庭教育: (家庭结构:核心家庭/单亲/重组/隔代抚养等;教养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忽视型;亲子关系如何;有无重大家庭变故,如亲人离世、父母离异等)
    • 学校适应: (入学适应情况、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学业表现、有无经历校园欺凌等)
    • 社会交往: (有无固定的好朋友、如何处理冲突、兴趣爱好等)
  • 个人评估(初步印象):

    • 情绪状态: (情绪低落、焦虑、易怒、情绪波动大等)
    • 行为表现: (多动、攻击性行为、退缩、说谎、不遵守纪律等)
    • 认知能力: (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自我认知等)
    • 社会功能: (学习、人际交往、家庭生活是否受到影响)

【二、 辅导过程记录】

辅导阶段 日期 辅导目标 与方法 学生表现与反馈 咨询师分析与评估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与问题澄清 YYYY-MM-DD 建立信任、安全的咨询关系。
初步澄清核心问题。
营造氛围: 以轻松的话题开场,介绍咨询室规则,强调保密原则。
倾听与共情: 运用开放式提问(如“能和我多说说最近让你感觉不舒服的事情吗?”)、积极倾听和情感反映技术,鼓励学生表达。
信息收集: 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期望达成的目标。
学生起初比较拘谨,在引导下开始讲述与同学闹矛盾的事情,情绪有些激动,眼眶湿润,表示“不想去上学,同学们都不喜欢我”。 学生对咨询师初步信任,能表达基本情绪,核心问题聚焦于“同伴关系不良”引发的“上学恐惧”和“情绪低落”,问题具有现实性和情境性。
第二阶段:探索与分析 YYYY-MM-DD 深入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情绪和思维模式。
具体化技术: 引导学生详细描述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具体场景、对话和自己的感受。
认知行为疗法(CBT)初步应用: 识别学生自动化负性思维(如“他们肯定讨厌我”),并尝试用现实证据进行检验。
绘画/沙盘治疗(可选): 通过非言语方式探索其内心世界和冲突。
学生回忆了冲突过程,认为自己“总是做错事”,在绘画中,画了一个孤零零的小人,周围都是黑色的线条,他承认自己很害怕犯错,怕被嘲笑。 问题根源可能与“低自尊”和“完美主义”倾向有关,对失败的恐惧导致其在社交中过度紧张,进而影响行为,形成恶性循环,家庭教养方式可能过于严厉或要求过高。
第三阶段:干预与策略制定 YYYY-MM-DD 协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技巧。
调整不合理认知,建立积极信念。
情绪教育: 教授“情绪温度计”等工具,帮助学生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并学习深呼吸等放松技巧。
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如何发起对话、如何拒绝、如何道歉等具体技能。
认知重构: 与学生一起挑战“我总是做错事”的想法,代之以更合理的想法,如“我偶尔会犯错,但大部分时候做得很好”。
学生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情绪是“伤心”和“害怕”,在角色扮演中,能尝试使用新学的沟通句式,如“当你……的时候,我感到……”,对认知重构练习表现出兴趣。 学生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愿意尝试新方法,干预方案具有可行性,应鼓励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第四阶段:巩固与行动 YYYY-MM-DD 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技能。
强化积极行为和认知。
布置“家庭作业”: 鼓励学生每天记录一件“今天做得不错的小事”,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制定行动计划: 与学生一起设定一个小的社交目标,如下课主动和一位同学说一句话。
与家长/老师沟通: 提供咨询建议,请家长和老师在家庭和学校中给予积极关注和正向反馈。
学生完成了“好事记录”,并分享了一件“今天主动帮助了同学,老师表扬了我”的事情,他表示愿意尝试和一位新同学交朋友。 学生动机较强,自我效能感有所提升,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系统支持,以巩固咨询效果,防止问题复发。
第五阶段:评估与结案 YYYY-MM-DD 对辅导效果进行总体评估。
总结成长,处理离别情绪,巩固未来应对策略。
回顾历程: 与学生一起回顾从第一次咨询到现在的变化,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
效果评估: 使用简单的量表或访谈,评估学生在情绪、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处理离别: 讨论咨询的结束,肯定学生的独立性,并约定如果未来遇到困难,可以再次寻求帮助。
后续建议: 提供简单的自我调节方法,并建议定期与班主任沟通。
学生表示“心情好多了,不那么害怕去学校了”,他能够列举出自己的几点进步,如“敢举手回答问题了”、“和同桌说话不紧张了”,对结束咨询表示不舍,但理解并接受。 辅导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情绪稳定,社交回避行为显著减少,自我认知趋于积极,已具备一定的自助能力,可以结案。

【三、 辅导效果评估总结】

  • 学生自我评估:

    (“我感觉开心多了,和同学们玩得也开心了。”)

  • 咨询师观察评估:

    • 情绪方面: 情绪状态稳定,焦虑、低落等负面情绪显著减少,面部表情更自然、放松。
    • 行为方面: 社交回避行为减少,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课堂注意力有所提升,攻击性/退缩性行为基本消失。
    • 认知方面: 自我评价更客观、积极,能更理性地看待挫折和失败,对未来的信心增强。
  • 他人反馈(家长/老师):

    • 家长反馈: (“孩子回家后话多了,愿意和我们分享学校的事了,晚上睡觉也安稳了。”)
    • 老师反馈: (“小明在课堂上能举手发言了,课间也能看到他和同学一起聊天,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 总体评价:

    本次辅导基本达到预期目标,通过系统性的咨询干预,学生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层面均取得了积极改变,个案的核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功能得到恢复,建议进行为期3-6个月的跟踪随访,以防问题复发。


【四、 反思与建议】

  • 本次辅导的成功之处:

    (成功建立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