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温故而知新议论文800字

于传承中开辟未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出自《论语》的千古名言,不仅是孔子对治学之道的精辟概括,更是中华民族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它深刻地揭示了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真正的“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植根于对“故”的深刻理解与反思之上,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领悟“温故而知新”的智慧,在传承中开辟未来,在回顾中砥砺前行。

温故而知新议论文800字-图1

温故,是知新的基石与土壤。 任何创新与突破,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牛顿曾言:“如果我能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里的“巨人”,便是人类知识的“故”,无论是科学定律的发现,还是艺术风格的演变,都离不开对前人成果的学习、吸收与批判,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正是重新研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古老记载中获得灵感,才突破了传统高温提取的局限,最终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倘若她没有对中医药这一“故”的系统研究,又何来青蒿素这一“新”的奇迹?由此可见,只有深入“温故”,才能掌握知识的脉络,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为“知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

知新,是温故的目的与升华。 “温故”并非简单的重复与模仿,其最终目的在于“知新”,如果只停留在对过去的膜拜与复制,便会陷入“刻舟求剑”的泥潭,失去前进的动力,真正的“温故”,是一种带着批判性思维的审视,是在继承中发现问题、寻找契机的过程,苏轼在诗词创作上,正是“温故”于李白、杜甫的豪放与沉郁,却又不拘泥于前人的范式,开创了豪放与婉约并济、旷达与深沉交融的“苏氏词风”,成为宋词这座高峰上又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他将“故”的养分,内化为自己的血肉,最终孕育出独一无二的“新”。“知新”是“温故”的灵魂,它让知识在流动中增值,让智慧在反思中升华。

于个人,温故而知新是成长的阶梯;于时代,温故而知新是进步的引擎。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巩固记忆,通过反思过往经验来避免重蹈覆辙,从而实现能力的提升与心智的成熟,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亦是如此,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五千年而未曾中断,正是因为我们有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传统,善于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我们又有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革新精神,在传承中不断赋予古老文明以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回望百年党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我们研究古代丝绸之路,是为了更好地构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新格局,这正是“温故而知新”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

“温故而知新”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它教导我们,既要心怀对传统的敬畏,脚踏实地,深耕于“故”的沃土;又要保持对未来的好奇,勇于探索,绽放出“新”的光芒,让我们以“温故”为帆,以“知新”为桨,在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驶向更加辽阔的远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