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高考议论文如何写出时效性与思辨性?

成长与青春类

贴近高中生生活,容易找到个人素材和情感共鸣,是考试中最常见的类型。

高考议论文如何写出时效性与思辨性?-图1

  1. 以“破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比喻成长中的蜕变与突破)
  2. 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还是在于体验? (探讨青春的意义)
  3. 我们这代人的“偶像” (分析当代青年的精神追求)
  4. 挫折,是青春的必修课 (论述挫折对成长的重要性)
  5. 请以“在‘内卷’与‘躺平’之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探讨当代青年的生存状态与选择)
  6.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结合个人感悟,谈青春的短暂与珍贵)
  7. 当梦想照进现实 (论述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8. 成长的“痛”与“快乐” (论述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收获)

品德修养与个人价值类

侧重于个人品格、精神境界和价值观的塑造,立意高远,容易写出深度。

  1. 论“慎独” (论述个人在没有监督时的道德自律)
  2. “大我”与“小我” (探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 气节,是一个人的脊梁 (论述坚守原则和尊严的重要性)
  4. 真正的“富足” (探讨精神富足与物质富足的关系)
  5. 请以“宽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论述宽容的智慧与力量)
  6. 谈“自信” (论述自信的来源、表现及其重要性)
  7. 在喧嚣中保持清醒 (论述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坚守本心)
  8.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探讨看似无用的事物或品质的深层价值)

社会热点与思辨类

要求学生关注时事,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是展现思辨能力的好机会。

  1. 信息时代的“信息茧房” (论述算法推荐带来的认知局限与应对)
  2. “网红”现象的冷思考 (分析网红文化背后的社会心理与利弊)
  3. 科技发展会让人更“自由”还是更“不自由”? (探讨科技对人的双重影响)
  4. 如何看待“国潮”兴起? (论述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体现)
  5. 慢下来,是一种智慧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倡导“慢生活”的价值)
  6. “丧文化”的警示 (分析消极社会心态的成因与对策)
  7. 规则与人情 (探讨在遵守规则与通融人情之间如何平衡)
  8. 流量与质量 (论述在追求关注度的同时,如何坚守内容本质)

文化传承与创新类

考察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视野,需要结合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1. 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 (论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2. 经典,为何不朽? (探讨经典的永恒价值)
  3. 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论述如何创新性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4. 从汉字之美,看文化之根 (通过汉字分析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5. 莫让“快餐文化”吞噬我们的精神食粮 (批判浅薄、速成的文化消费)
  6.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论述建立文化自信的根基与路径)
  7. 我们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探讨文化交流中的包容与坚守)

哲理思辨与人生感悟类

抽象而深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能力。

  1. 起点与终点 (论述人生或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点与终点的关系)
  2. “远”与“近” (探讨物理距离、心理距离、时代距离等多重含义)
  3. 有为与有守 (论述人应当积极进取,也应当有所坚守)
  4. “看见”与“看透” (论述观察事物的不同层次与境界)
  5. “舍”与“得” (论述舍弃与获得之间的辩证关系)
  6. 时间的“快”与“慢” (探讨主观时间感受与客观时间流逝)
  7. “看见”自己,与世界对话 (论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材料/漫画类作文(审题立意方向)

给出一段文字或一幅漫画,要求提炼观点,进行论述。

【示例材料1】

一个人在挖井,挖了很多个地方,有的地方已经挖得很深了,但他没有继续,最后也没有找到水源,漫画的寓意是……

立意方向:

  • 专注与坚持: 论述做事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 深度与广度: 探讨在追求知识或事业时,是应该广泛涉猎还是深耕细作。
  • 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论证做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找准方向,而不是盲目蛮干。

【示例材料2】

一棵大树,因为根基深厚,所以能抵御风雨,枝繁叶茂。

立意方向:

  • 基础与成就: 论述打好基础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 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 论证深厚的内在修养(学识、品德)是成功和强大的根本。
  • 厚积薄发: 阐述积累的重要性,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有所作为。

写作小贴士

  1. 化大为小: 题目范围可能很广,要学会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深入,写“青春”,可以聚焦于“一次失败的比赛如何让我成长”。
  2. 观点明确: 议论文的核心是观点,开头就要亮出你的中心论点,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 论据充分: 用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文学名著、科学事例、社会热点等作为论据,增强说服力。
  4. 结构清晰: 经典的“总-分-总”结构最稳妥,中间段落可以采用“分论点+论据+分析”的模式,层层递进。
  5. 语言有文采: 适当运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有气势和感染力。

希望这份清单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文思泉涌,下笔有神!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