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材料议论文?
材料议论文,顾名思义,是以一段或多段文字、图表、漫画等材料为引子和论据来源,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提炼观点,展开论述的议论文。

核心特点:
- “材料”是根基: 你的所有观点和论证都必须围绕材料展开,不能脱离材料天马行空。
- “观点”是灵魂: 你需要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清晰、深刻、有价值的中心论点。
- “论证”是血肉: 你需要运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结构要清晰,逻辑要严密。
写作黄金结构:“引-议-联-结”四步法
这是写材料议论文最经典、最实用的结构,能保证文章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第一步:引(引述材料,提出论点)
目标: 简洁明了地概括材料,并从中自然地引出你的中心论点。
方法:
- 概括材料: 用一两句话精炼地概括材料的核心内容,避免大段抄录原文。
- 提出论点: 在概括的基础上,亮出你的中心观点,这个观点应该是对材料主旨的升华,具有思辨性。
示例(以“龟兔赛跑”为例):
(引)经典的“龟兔赛跑”故事告诉我们,骄傲的兔子因轻敌而失败,坚持不懈的乌龟则笑到了最后,这则看似简单的寓言,背后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胜利,不仅取决于一时的速度与天赋,更在于持之以恒的专注与毅力。(议)
第二步:议(阐释论点,分论点展开)
目标: 将中心论点分解成2-3个分论点,从不同层面进行阐释和论证,使文章结构清晰,论证有力。
方法:
- 设置分论点: 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式(从不同角度支撑中心论点)、递进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或对比式(正反对比,突出中心论点)。
- 阐释分论点: 对每个分论点进行简要解释,说明它为什么能支撑中心论点。
示例(以“专注与毅力”为中心论点):
(议)专注是成功的“放大镜”,它能帮助我们屏蔽外界的干扰,将有限的精力聚焦于核心目标,从而实现效率的最大化。毅力是成功的“压舱石”,它是在漫长的奋斗中对抗惰性、克服困难的终极武器,决定了我们能否走完最后一公里,抵达胜利的彼岸。
第三步:联(联系现实,论证分论点)
目标: 这是最能体现文章深度和广度的部分,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证明你的分论点。
方法:
- 摆事实(事实论据): 列举古今中外、个人或社会的典型事例,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最好能正反结合。
- 讲道理(道理论据): 引用名人名言、科学原理、公理常识等来增强说服力。
- “引”与“联”的结合: 在论证分论点时,要时刻“回扣”材料,将你的论据与材料中的核心概念联系起来。
示例(论证“专注”和“毅力”):
(联)对于“专注”,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数十年如一日,将全部心血倾注在稻田里,终成“禾下乘凉梦”,反观当下,许多人沉迷于短视频等碎片化信息,看似“无所不知”,实则“一无所长”,正是缺乏专注力的表现。对于“毅力”,爱迪生为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经历了上千次失败,但他从未放弃,最终点亮了世界,而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空想家,则永远只能在成功的门外徘徊,这正如材料中的乌龟,凭借的不是天赋,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第四步:结(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目标: 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并适当升华,引人深思。
方法:
- 回应开头: 再次强调中心论点,与开头形成呼应。
- 总结分论点: 简要回顾你的分论点,使论证更完整。
- 升华主题: 将文章的立意拔高,联系时代、社会或人生,发出号召或展望未来。
示例:
(结)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专注与毅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在信息爆炸、诱惑丛生的今天,我们更应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汲取智慧,戒骄戒躁,沉心静气,以专注为帆,以毅力为桨,在人生的赛道上,行稳致远,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
核心技巧与注意事项
- 审题立意要准: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核心事件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思考材料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能从中提炼出哪些观点,选择一个新颖、深刻、可写的角度切入。
- 标题要亮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可以采用“观点式”、“比喻式”、“引用式”等。
- 普通: 《论专注与毅力》
- 优秀: 《以专注为帆,以毅力为桨》、《不做“兔子”,学做“乌龟”》
- 论据要丰富:
- 多样性: 结合个人、历史、现实、文化等多个维度。
- 新颖性: 避免总是用屈原、司马迁、爱迪生等老掉牙的例子,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时事热点、科技前沿、文化新现象等。
- 相关性: 确保每个论据都能清晰地证明你的分论点。
- 语言要锤炼:
- 逻辑清晰: 使用“………”、“、“等关联词。
- 句式多变: 长短句结合,整散句交错,增强文章的节奏感。
- 文采斐然: 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有表现力。
范文示例
【材料】 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被一朵花的芬芳吸引,于是落在花瓣上,贪婪地吮吸着花蜜,过了一会儿,它又飞向另一朵更艳丽的花,就这样,它飞遍了整个花园,却没有真正停留在一朵花上深入品味,它既没有记住哪一朵花的独特芬芳,也未能酿出自己的蜜。 ** 专注之美,沉淀之味
【范文】
专注之美,沉淀之味
一只蝴蝶,贪恋花园的万紫千红,终日流连于花间,却因浅尝辄止,既未品得真味,亦未能酿出属于自己的蜜,这则看似简单的寓言,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许多人浮躁的影子,它深刻地启示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逐浮华的广度,而在于深耕细作的深度,唯有专注,方能沉淀出生命的醇厚滋味。
专注,是潜入深海,探寻瑰宝的定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诱惑丛生的时代,我们像那只蝴蝶一样,被无数“花朵”吸引——社交媒体的喧嚣、即时通讯的提醒、层出不穷的娱乐……我们看似忙碌,实则是在知识的表层滑行,最终一无所获,反观那些真正的成就者,无一不是专注的化身。“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用二十二年光阴,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聚焦于贵州的大山深处,方才铸就了探索宇宙的“国之重器”,倘若他心有旁骛,又怎能沉下心来攻克无数技术难关?专注,就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它让我们屏蔽杂音,将所有能量汇聚于一点,从而爆发出创造奇迹的力量。
沉淀,是厚积薄发,酝酿芬芳的过程。 蝴蝶的悲剧,在于它只有“飞”的动作,没有“停”的思考,而生命的成长,恰恰需要这样的“停”——在专注中积累,在积累中沉淀,正如一杯好茶,需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一系列繁复工序,方能释放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同样,一个人的学识与才华,也绝非一蹴而就,钱钟书先生为写《管锥编》,耗费十余
